欧洲为何非要“拱火”,支持乌克兰和俄罗斯死磕到底?从德国的工厂主到波兰的农民,人人都心如明镜:乌克兰这道防火墙一旦倒了,下一个被战火吞噬的,就是自己了。 这种恐惧感,很多欧洲人,特别是东欧人,是刻在骨子里的。
几百年来,来自东方的巨大威胁,像一个挥之不去的阴影,笼罩着这片大陆。2014年的克里米亚事件,彻底惊醒了他们的和平梦,历史的警报再次拉响。 波兰人的感受最为真切,炮声几乎就在边境线上回响。他们的逻辑朴素而直接:今天我们花钱帮乌克兰打仗,就是为了明天不用在自己的国土上分发战争救济粮。
这种强烈的不安全感,让波兰把国防开支提到了国民生产总值的近5%,还顶着巨大压力收留了几百万乌克兰难民。 对欧洲的战略决策者来说,乌克兰就是挡在洪水前的最后一道屏障。这道屏障要是垮了,从波罗的海到黑海的大平原就再无险可守。乌克兰的每一寸土地,都是欧洲用真金白银换来的安全距离。 战争让所有人都付出了沉重代价。德国的工业失去了廉价能源,生产成本一路飙升,许多企业正经历二战后最艰难的时期。但眼下的痛苦,和另一种可能发生的灾难相比,还算可以忍受。 德国人自己就算过账:每月援助乌克兰几十亿欧元,确实心疼。
可一旦坐视乌克兰战败,俄罗斯的军队就会直接压到北约的东部门口。到那时,德国每年将不得不砸下数百亿欧元,去维持一条漫长又紧张的对峙前线,整个国家将永无宁日。 更深层的考虑,还关乎欧洲在全球的位置。俄罗斯正努力扩大在非洲等地盘的影响力,这直接挑战了欧洲传统的能源来源和海外市场。
如果俄罗斯赢了,它在全球的影响力会空前壮大,欧洲的生存空间和话语权都会被进一步挤压。所以,就算国内通胀高得吓人,经济濒临衰退,欧洲各国政府也必须咬着牙继续支持乌克兰。 说到底,援助乌克兰是一项风险极高,但回报也可能极高的长期投资。最终的目标,是彻底重塑欧洲自己的安全格局。 一个最直接的效果是,乌克兰战场持续消耗着俄罗斯的常规军事力量。
据估算,俄军已经损失了大量主战坦克、飞机和尖端武器。用乌克兰人的抵抗,去削弱一个几十年来最大的安全威胁,这笔交易在欧洲决策者眼里是划算的。 同时,这场危机也逼着欧洲必须学会自己走路,实现“战略自主”。美国政坛的不确定性,尤其是特朗普可能重返白宫,让欧洲各国感到强烈不安。
他们害怕那个曾经的保护伞,随时会为了自己的利益抽身而去。
法国总统马克龙反复呼吁建立欧洲自己的防务力量,各国也开始绕开美国,商讨建立独立的军事工业体系。欧洲正在痛苦地学习如何掌握自己的命运。 当然,这场赌博的风险极高。俄罗斯庞大的核武库,是悬在每个人头上的利剑。但欧洲的领导者们更清楚,此刻放弃乌克兰,等于把欧洲的未来,拱手让给一个难以预测的强大邻国。
所以,尽管前路难料,他们还是选择继续加码。因为在这场生存博弈里,什么都不做的风险,远比行动失败的风险更致命。 在笔者看来,欧洲的领导者们比谁都清楚,眼下的经济困难,熬一熬总能过去。可要是国家安全这个根基垮了,那几代人的努力就都白费了。 所以,欧洲现在更像是在补课。它正在用真金白银和民众的牺牲,为过去几十年在安全上的“搭便车”行为,支付一张极其昂贵却又不得不付的账单。
这场战争的终点在哪里没人知道,但对欧洲来说,已经没有回头路可走了。
777
哪就直接灭了欧鬼
用户10xxx79
人类在发展人们的观念也随着时代在变,唯有欧洲人的观念不变。他们终将被时代所遗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