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经常阴阳小米,但是小林说 2025 年经济小结大家细品,仔细品。
国家补贴什么的都是短期策略,归根结底拉动内需,摆脱通缩的路径,不能再做类似小米这种性价比企业了。不是不需要,但是,是真的过剩了。
要真正釜底抽薪的解决接下来经济增长的问题,高情商的说法是调整产业结构和供给侧改革。高情商地说就是要放弃地段产能和性价比厂牌的产能扩张,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品牌和服务导向的供给。
而且你仔细看政府的政策释放,调产能供给侧改革产业结构调整反内卷,指向已经越来越明确了。
这条真的不是在阴阳那个品牌,而是以压榨供应链,自身机制效率最大化市场规模的商业逻辑,已经走到头了。接下来要换思路换方法了。
小米很明显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但是自身 DNA 能否迭代,是个疑问。不过新的没有包袱的企业,真的要好好反思一下,用 20 年前的方法论,还能不能在位次排定的市场里赢?而且,产业发展趋势和国家政策,是不是还支持你这么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