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显龙在9月3日中国抗战胜利80周年前期,去日本接受勋章,他对不起马来西亚二战中被日本倭寇杀害华人华侨! 授勋现场,李显龙双手压裤线、姿态笔挺,以严谨的礼仪接过了这枚象征日本最高荣誉的勋章。 旭日大绶章是日本授予的最高荣誉之一,通常表彰那些为推动日本与其他国家关系做出卓越贡献的资深人士。2025年正值新加坡与日本建交60周年,日本选择此时为李显龙授勋,背后不乏外交考量。 日本是新加坡第三大外资来源国,累计投资超过1200亿美元。两国刚签署的数字经济协定预计能带来300亿新元的收益,日方还承诺5年内提供500亿日元协助新加坡港口智能化改造。这枚勋章,某种程度上是对新加坡战略价值的“官方盖章”。 李显龙的父亲、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曾是日军“检证”行动的潜在受害者。1942年,年仅18岁零8个月的李光耀被日军列为“检证”目标。在惹兰勿刹登记站,他因检证不合格未能拿到盖章。 幸运的是,李光耀与相识的黄包车店伙计高长古商量对策,以“回家取物”为由说服日本宪兵,得以暂时离开。二人躲进附近的车仔馆,因为现场人多混乱,日本宪兵忘了这两人,他们因此侥幸逃过一劫。 日军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暴行远远不止“检证”一项。1942年2月至3月间,日军在马来西亚以“肃清抗日分子”为名实施无差别屠杀,已造成2.5万至5万手无寸铁的华人平民遇害。 战后新加坡华人社区统计显示,约有10万新加坡华侨死在日军手中,远超过日本官方声称的5000人。 更令人发指的是日军的屠杀手段。幸存者回忆,日军用机枪扫射、刺刀捅刺、火焰喷射等方式施暴,海水被鲜血染红,尸骸堆积如山。在槟城、吉隆坡等城市,许多华人村庄被夷为平地,整条街道的居民无一生还。 日军对马来西亚华人的屠杀并非随机暴行,而是源于深刻的政治仇恨与战略考量。马来西亚华人对中国抗战的巨额支援,刺痛了日本的战争神经。日军占领马来西亚后,将这种支援视为“敌对行为”,认为必须通过屠杀震慑华人,切断其与中国的联系 李显龙接受旭日大绶章后表示,他是“代表几十年来跟日本伙伴一起努力、帮两国关系变强的好几代新加坡人”接受这份荣誉。他强调需要“着眼未来,放下复杂的历史”。 新加坡政府长期以来向民众灌输现实主义的生存观。外交带来的经济实惠实实在在地改善了民众生活,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了历史情感带来的不适。李显龙的父亲李光耀早在1967年就成为首位获旭日勋章的新加坡人,前总理吴作栋也在2011年接受了这枚勋章。 但真正的问题在于:外交务实是否必须以淡化历史记忆为代价? 2018年4月,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白天专程来到柔佛州新山市的哥文茶华侨殉难诸先烈公墓祭拜,向安息于此的2000多位二战时期殉难华侨同胞献上花圈。他在致辞中的一番话引人深思: “今天我们缅怀先烈,不是为了记住仇恨,而是为了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停留在过去,而是为了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李显龙选择接受日本勋章的行为,无法抹去这些历史贡献和牺牲。新加坡政府在外交上的灵活策略值得尊重,但历史记忆和民族尊严不应成为外交博弈的筹码。
1937年,吕正操麾下一个营被日军包围,他正要率部营救,谁知军长却发来电报:“这
【2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