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有人问主席什么叫军事?主席说军事就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 毛泽东1893年出生在湖南湘潭韶山冲,家里是种地的,日子不算富裕,但也不至于饿肚子。小时候他干农活,帮家里挑水劈柴,闲下来就捧着《三国演义》《水浒传》啃,脑子里装满了英雄好汉的故事。长大后,他在长沙读书,接触到新思想,参加了学生运动,慢慢走上了革命的路。1921年,他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开始全身心投入革命。1927年秋收起义失败,队伍从几万缩水到千把人,他果断带着人马上了井冈山,找了个山高林密的好地方扎根。他没上过军校,但脑子活,爱琢磨,喜欢跟老乡聊天,摸清地形民情,琢磨怎么打仗能赢。到了井冈山,他跟袁文才、王佐这些绿林豪杰搭上了线,送枪送弹药,拉拢合作,稳住了根据地。他常熬夜看书,桌上摊着地图,手里拿着笔,研究地形,盘算战术,硬是从实践中摸出了一套打法。 井冈山那会儿,情况复杂得像一锅粥。反动派隔三差五来围剿,红军人数少,装备差,硬碰硬肯定吃亏。毛泽东早听说过井冈山有个叫朱孔阳的山大王,外号“朱聋子”。这人原来在军阀部队当连长,受不了上司克扣军饷,一气之下带着二十多个弟兄哗变,跑来井冈山占山为王。他耳朵被炮声震聋了,指挥时得扯着嗓子喊,挥着手比划。这人虽不识字,但脑子不笨,懂得劫富济贫,专打土豪,不欺负穷人,附近的老百姓挺待见他,经常偷偷给他通风报信。军阀来剿匪,他早早得到消息,带着人马在山里跑,钻林子,藏山洞,把敌人拖得精疲力尽,最后只能灰溜溜撤走。他把这套路总结成口诀:不用会打仗,只要会跑圈,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跑不赢就钻,钻不赢就化装成老百姓。这招管用得很,朱孔阳靠着它在赣南混得风生水起,名气大到连毛泽东都听说了,觉得井冈山是个建根据地的好地方。 毛泽东上了井冈山后,跟袁文才聊起朱孔阳的打法,觉得这路子有门道,但光跑不解决问题。他琢磨着,跑是为了保存自己,但得瞅准机会反击,消灭敌人。1928年初,反动派一个营开进山脚,扎营时松松垮垮,纪律散漫。毛泽东抓住机会,指挥红军趁夜偷袭,三路人马摸黑下山,枪声一响,敌人乱成一团,丢下不少枪支弹药就跑了。这仗打得痛快,红军士气大涨。毛泽东从这仗里总结经验,觉得光“打圈”太被动,得主动出击。他开始推敲战术,提出“分兵发动群众,集中消灭敌人”,还搞“坚壁清野”,让老乡把粮食藏起来,井水搅浑,敌人来了啥也捞不着,只能饿着肚子撤。红军趁敌人疲惫时埋伏在山道两侧,石头砸,枪打,把敌人收拾得服服帖帖。 通过一仗接一仗的实践,毛泽东把朱孔阳的口诀改进了,提炼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这十六个字听着简单,实际上把游击战的精髓全概括了。敌人来势汹汹,红军就先退,避开锋芒;敌人驻扎下来,红军就骚扰,让他们睡不好吃不香;敌人累得不行,红军瞅准机会猛打;敌人撤退时,红军再追着打。这套打法让红军在人数少、装备差的情况下,硬是把敌人拖垮了。比起朱孔阳的“打圈”,这十六字诀更讲究主动进攻,找准敌人弱点下手,保存自己又能消灭敌人。井冈山时期,这套战术让红军打了好几场漂亮仗,慢慢站稳了脚跟。 到了1928年4月,朱德带着南昌起义的队伍跟毛泽东在宁冈会师,红四军正式成立。红军人数多了,地盘也大了,管着宁冈、永新好几个县,面积足有七千多平方公里。反动派急了眼,接连发动几次围剿,想把红军掐死在山里。红军靠着十六字诀,硬是顶住了。有一回,敌军来势凶猛,红军把物资藏好,主力转移,留一小队在黄洋界守着。敌人来了,红军用仅剩的一门炮轰,再推石头砸,把敌人打得晕头转向。这仗打完,红军名声更响,老乡们争着送粮食、送情报,根据地越发稳固。1929年,敌人集结了十八个团,发动第三次围剿,红四军主力不得不转战赣南,井冈山暂时丢了。朱孔阳的势力被红军整合,他自己慢慢淡出,史书上没说他后来去了哪。袁文才、王佐跟红军合作了一段时间,但因为各种复杂原因,没能走到最后。 毛泽东带着红军继续往前走,翻过千山万水,经历了长征,熬过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他的游击战思想从井冈山开始,一步步完善,成了革命战争的灵魂。十六字诀不光在井冈山管用,后来面对蒋介石几十万大军围剿苏区,也屡屡奏效。毛泽东的厉害之处,在于他不死读书,不坐办公室,总爱扎到群众里,琢磨实际情况。他从朱孔阳这种草莽英雄身上学东西,拿来改进,变成自己的武器。这份从善如流、海纳百川的胸怀,让他的军事思想越发厉害。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他的军事思想已经成了人民军队的命根子,指引着革命走向胜利。
延安时期,有人问主席什么叫军事?主席说军事就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 毛泽东1
混沌于浮云
2025-08-29 18:41:23
0
阅读: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