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慈禧狼狈逃窜至山西首富乔家,临行时,慈禧让乔家借她10万两,乔致庸扑通一声跪倒在地:“30万都行,但您得留下一样东西。”乔致庸细说要求,慈禧大笑:“这有何难?” 主要信源:(百度百科——乔致庸) 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仓皇西逃。 尽管是在逃亡途中,他们依然保持着奢侈的生活方式,挥霍无度。 为了维持这种生活,慈禧想出了一个办法:向沿途的富商巨贾"借"钱。 说是借,其实这些钱都是有去无回。 消息传开后,许多富商不得不掏钱表示"敬意"。 其中最有名的两位,一位是山西富商乔致庸,另一位是慈禧的干女儿周莹。 这两个人都是在当地很有影响力的商人。 周莹是晚清时期陕西的女首富,她的命运比较坎坷。 丈夫是吴家少爷吴聘,但体弱多病,结婚不久就去世了。 更让人心酸的是,两人没有孩子。 后来过继了本家之子,取名吴怀先。 当慈禧逃到西安时,周莹作为当地首富,向慈禧献上了十万两白银。 作为回报,慈禧认她做干女儿。 这个身份让周莹在陕西的政商界都很吃得开,对她的生意大有帮助。 乔致庸也是清末著名的晋商代表。 他同样"借"给慈禧十万两白银,但这笔钱实际上就是送给慈禧的私人用款。 商人都很精明,不会做亏本生意。 乔致庸和周莹这样的商业精英,更不会无缘无故送给慈禧这么多钱。 乔致庸之所以这么做,一方面是因为害怕慈禧的权势,另一方面也是看中了这笔投资能带来的回报。 他得到了一棵"摇钱树"——慈禧的亲笔题字。 2006年,电视剧《乔家大院》在央视播出后很受欢迎,让更多人知道了乔致庸的故事。 这部剧讲的是乔致庸在哥哥去世后,如何凭借商业头脑重振家业,最终成为晋商领袖的故事。 乔致庸是山西祁县人,生在清朝由盛转衰的时期。 他本来是个富家少爷,但父母早逝,由哥哥抚养长大。 当时商人的社会地位很低,所以哥哥希望他读书考取功名。 乔致庸很聪明,读书成绩很好,还考中了秀才。 就在他准备考举人的时候,哥哥因为劳累过度病倒了。 临终前,哥哥还希望他继续读书。 但哥哥去世后,家里的生意也一落千丈。 乔致庸不得不放弃学业,接手家族生意。 刚开始他什么都不懂,只能从头学起。 当时乔家的情况很糟糕:资金链断裂,货物滞销,债主上门讨债。 以往的人脉关系也都派不上用场,没人愿意帮忙,甚至还有人落井下石。 就在这时,乔致庸的大嫂急忙把他从太原叫回来。 更让他难受的是,为了家族生意,大嫂逼他和心爱的恋人分手,娶富商陆大可的女儿。 经过大嫂的劝说,乔致庸为了家族,接下了这个重担。 接管生意后,他立即前往包头处理事务。 这时,一个叫孙茂才的书生来投奔他,成了他的得力助手。 但这个孙茂才后来露出了真面目:他不仅对大嫂有非分之想,还想谋取乔家财产。 最终乔致庸把他赶出乔家,但孙茂才怀恨在心,后来还差点害死乔致庸。 经历了这些挫折后,乔致庸全心投入生意。 凭借他的聪明和义气,让乔家生意很快好转。 他还创新地提出了"票号"的经营方式,创办了大德通票号,扩大了生意规模。 经过一番努力,他终于成为山西的巨富。 1900年,八国联军打进北京,慈禧逃到西安。 一路上她依然大手大脚地花钱,经常向沿途商人"借"钱。 到了山西地界,听说乔致庸很有钱,就向他"借"十万两白银。 这不是个小数目,但乔致庸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乔致庸这么做是有算计的。 当时商人地位低下,平时根本没机会见到慈禧。 他想借这个机会,实现自己让票号遍布全国的梦想。 按照惯例,给慈禧献银的商人都会得到赏赐。 当慈禧问乔致庸想要什么赏赐时,他跪在地上说:"我不要金银,也不想当官,只希望老佛爷能赐我四个字。" 慈禧很高兴,问他想要哪四个字。 乔致庸回答:"福种琅嬛。" 慈禧马上写下这四个字。 乔致庸接过字,连连磕头感谢。 其实这四个字没什么特别含义,主要是为了讨好慈禧。 果然慈禧很高兴,下令解除对乔家商号的禁令,允许他们参与官银汇兑。 乔致庸确实精明,只用十万两白银就获得了慈禧的认可。 在当时的情况下,慈禧"借"钱其实就是明抢,给不给都难逃一劫。 乔致庸选择用钱换平安,还得到了实际好处,显示出了他作为商人的智慧和谋略。
乔致庸很会做生意,左宗棠西征时,乔家出了好几百万两银子,但也有一定条件,就是大军
【5评论】【1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