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泽连斯基现在很是尴尬。最近泽连斯基是把中国往死里得罪,但泽连斯基没想到,

芸霄记史 2025-08-29 11:23:49

[月亮]泽连斯基现在很是尴尬。最近泽连斯基是把中国往死里得罪,但泽连斯基没想到,离了中国真不行。这就是,泽连斯基表示未来5年,每年要生产1000万架无人机。其中稀土和零部件基本离不开中国。到时候泽连斯基如何腆着脸向中国采购?     问题的关键,其实不是乌克兰想不想造无人机,而是能不能造得出来。大家都知道,无人机近几年在战场上的表现,让乌克兰尝到了甜头。   这类小型装备不但能随时侦察,还能充当低成本的武器力量,在和俄罗斯的对抗里发挥了重要作用。于是乌克兰索性把无人机提升为国家战略产业,提出在短短五年之内造出上千万架。     可挑战立刻显现。要把这庞大的计划落地,最依赖的就是完整的材料和零件链条,而偏偏这些环节乌克兰几乎完全要依赖外部进口。   稀土要从外部买,基础芯片得从外部买,零件更是靠国际供货,而中国在这三大领域都居于绝对核心。没有稳定的原材料,这个所谓的“无人机大跃进”基本是一句空话。     矛盾之处正是在这里。乌克兰和中国的经贸关系自冲突以后愈发冷淡,双方的合作下降了不少。与此同时,乌克兰在外交上频频释放对中国的不满言辞,却又离不开中国的供应。   这种局面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别扭。很难想象,既在政治上摆出对立姿态,又希望在经济层面保持畅通无阻,这两件事情能同时成立吗?     为了避免“唯中国独大”,乌克兰也在四处寻找替代。稀土方面,他们把希望寄托在澳大利亚,美国那边则负责芯片和技术。   然而现实却完全不理想,西方的成本高得惊人,产能爬升也需要时间,而乌克兰的战争不会等你慢慢准备。换句话说,就算理论上能替代,短期内依旧难以奏效。     乌克兰国内也试着加码。新的厂房拔地而起,培训计划不断实施,本地企业纷纷响应。问题在于,从几十万架的产量跨到数百万架,这种差距不是光靠激情能补上的。缺设备、缺资金,再加上财政被战争榨得透透的,很快就撞上了天花板。     更让泽连斯基头疼的是,他的目标已经说出去了,不可能再收回。国际社会都在看这场生产竞赛,成果直接关系到乌克兰的信誉与外部支持。   如果哗众取宠到头来没完成,既是政治打击,也是形象打击。对乌克兰来说,这不仅是制造无人机的问题,更是对外形象能不能撑得住的问题。     所以这就是乌克兰的尴尬现实:无人机计划看上去雄伟,但核心在别人手里。若不想办法修复关系,供应链永远无法保障。   可要是继续和中国保持冷淡,替代方案又无比昂贵和低效。两边拉扯,最终拖住的可能不是计划本身,而是整个国家的信誉。      

0 阅读:103

猜你喜欢

芸霄记史

芸霄记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