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整风时期,康生拿陈赓救过蒋介石这事给他下套:“如果你当初毙了蒋介石,我们哪用打这么多仗?”陈赓闻言却笑着说:“那老蒋不就跟廖仲恺一样成了烈士了?我岂不是成了反革命?” 主要信源:(文汇客户端——陈赓救了蒋介石的命;中国新闻周刊——陈赓救了“蒋校长”的命,却和老同学打了半辈子仗) 陈赓将军早年的一段经历在革命队伍中流传甚广,那就是他在东征战役中曾救过蒋介石一命。 这件事不仅影响了他个人后来的命运,也在多年后的延安整风期间引出了一段风波。 陈赓出生于湖南湘乡一个家境尚可的家庭,少年时读过书,还和不少后来的革命者做过同学。 他年纪很小就参军,在湘军中摸爬滚打几年,见识了旧军队的作风,也积累了不少实战经验。 1921年,他离开军队,接触到进步思想,并于次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较早的一批党员。 1924年,黄埔军校成立,陈赓经组织推荐考入第一期。 他在校期间表现突出,毕业后留校担任过多个职务,包括连长、副队长等。 当时不少后来成为军事骨干的人才,都曾是他的学生或下属。 陈赓作战勇敢、头脑灵活,在黄埔师生中颇有名气,也因此引起了蒋介石的注意。 1925年10月,广东革命政府发起第二次东征,讨伐军阀陈炯明。 蒋介石担任总指挥,陈赓则被调去担任警卫连连长,负责保卫司令部安全。 战斗进行得比较顺利,革命军一路打到惠州,并很快攻破城池。 陈炯明部队节节败退,最后收缩到华阳一带,准备顽抗。 蒋介石亲临前线督战,命令第三师向华阳发起进攻。 但第三师是由旧军阀部队改编而成,纪律和战斗力都较差。 敌人发起反扑时,该师很快陷入混乱,士兵纷纷溃逃。 蒋介石见状大怒,要求师长谭曙卿重新组织反击,但未能奏效。 情急之下,蒋介石甚至喊出“不成功便成仁”、欲自杀殉职的口号。 这时陈赓上前劝阻,他一面稳定蒋介石的情绪,一面建议迅速撤退。 蒋介石最终同意转移,但因体力不支难以行走。 陈赓当即背起他一路后撤,直到越过琴江才脱离险境。 随后,指挥部与周恩来所部失去联系,蒋介石写下一封信,需要有人穿越火线送达。 任务危险,无人敢应,陈赓再次主动请缨,化妆成农民日夜兼程,最终成功将信送到周恩来手中。周恩来随即派兵接应,蒋介石得以安全返回。 经过这次事件,蒋介石对陈赓更加赏识,一度将他调为侍从参谋,允许他自由出入自己的办公室。 但陈赓很快发现蒋介石对共产党人心存戒备。 有一次,他在蒋的桌上看到一份黄埔人员名册,自己名字旁批注着“此人是共产党员,不可让他带兵”。 陈赓心知不妙,随即托词母亲病重,提出回乡探亲。 蒋介石略有察觉,但未强留,自此两人分道扬镳。 这件事后来还间接引发了两段后续。 一是1933年,陈赓因伤到上海治疗,不幸被叛徒出卖而被捕。 蒋介石得知后,念及旧情,没有立即处决他,反而派人劝降,还亲自见面试图拉拢。 但陈赓态度坚决,拒不妥协。 后来在宋庆龄等多方营救下,陈赓最终获释。 第二段则发生在1943年延安整风期间。 当时陈赓从前线返回延安参加学习和会议。 某次与老战友闲聊时,康生突然到场,并当众责难陈赓,说如果当年他不救蒋介石,就不会有后来这么多场恶战。 陈赓反应机敏,立即回应说,若不救蒋,对方恐怕早成了烈士,反而成全其名声。 这话一出,周围哄堂大笑,康生无言以对。 陈赓将军一生经历丰富,军事才能突出,为人乐观豁达,深受同志们的敬爱。 而他与蒋介石之间的这段往事,也成为其传奇生涯中一个常常被人提及的插曲。 尽管这段经历曾给他带来一些麻烦,但也体现出他临危不惧、随机应变的性格特点。 对此您怎么看呢?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延安整风时期,康生拿陈赓救过蒋介石这事给他下套:“如果你当初毙了蒋介石,我们哪用
雕塑艺术之魅力
2025-08-29 09:44:17
0
阅读: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