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刻机巨头阿斯麦公司的总裁曾断言“在高端芯片领域,中国要比美国落后十年!”,谁知

冥王星的主人 2025-08-28 21:37:48

光刻机巨头阿斯麦公司的总裁曾断言“在高端芯片领域,中国要比美国落后十年!”,谁知去年中国芯片出口却首次突破万亿元,挡也挡不住!

去年前11个月中国集成电路出口额就达到1.03万亿元,同比增长20.3%。这可不是小数目,要知道美国这些年一直在搞技术封锁,2020年把上百家中国企业列入实体清单,封锁10纳米及以下芯片技术流入中国,2024年又加码制裁,把136家中国实体列入清单。

可就算这样,中国芯片出口反而逆势增长,说明美国的制裁根本挡不住中国芯片产业的势头。

而造成出口增长的就是技术突破,华为的麒麟芯片就是最好的例子。2019年美国把华为列入实体清单,台积电断供后,华为一度陷入困境,但2023年秋,搭载麒麟9000S的Mate60系列手机悄然上线,标志着华为突破制裁封锁。

到2024年,华为Pura70系列手机登陆国际市场,用上了新的麒麟9000S和麒麟9010芯片。

这些芯片可不简单,麒麟9000S采用7nm+工艺,性能和能效比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且在5G通信、人工智能等方面表现出色。

华为手机销量也跟着回升,2023年9月以17%的市占率夺得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第二。这哪像落后十年的样子?

中芯国际在芯片制造上也没闲着。作为中国最大的芯片代工厂,中芯国际的N+1工艺(相当于7nm)在2020年就实现性能提升20%,功耗降低57%,逻辑面积减少63%。

到2025年,中芯国际的股价大幅上涨,市场对其技术进展的认可可见一斑。虽然和台积电的5nm、3nm还有差距,但在成熟制程上,中芯国际已经能满足大部分市场需求,而且正在向更先进制程迈进。

存储芯片领域,长江存储和合肥长鑫也交出了漂亮的答卷。长江存储的3DNAND闪存技术从2017年首款产品量产,到2025年市场份额超过5%,还和三星签署了专利许可协议,把“混合键合”专利授权给三星。

合肥长鑫专注于DRAM内存,2019年推出首颗国产DDR4芯片,2023年推出LPDDR5产品,12GBLPDDR5芯片在小米、传音等手机上完成验证,二期扩建后产能将占全球10%。

这些成绩可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长江存储投入研发用晶圆约2万片,拥有专利超过1600件;合肥长鑫研发投入超过25亿美元,申请专利近2000件。

政策支持也功不可没。国家层面持续强调自主可控,把半导体设备作为产业链最短板来扶持,地方政府加快布局半导体装备产业园。

像拓荆科技,专注于薄膜沉积设备,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4.25%,累计出货超过3000个反应腔,进入70多条生产线,流片量突破3.43亿片。

致真设备自主研发的磁控溅射设备,0.1nm沉积精度达到国际顶尖水平,12英寸设备已导入国内头部半导体企业量产线。这些设备企业的崛起,让中国在芯片制造设备上不再完全依赖进口。

国际环境的变化也给了中国机会。美国的制裁边际效应递减,中国在成熟制程上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全球芯片市场需求结构在变,汽车、工业等领域对成熟制程芯片的需求增长,而中国在这些领域占据优势。

比如汽车芯片80%需求在成熟制程,中国正好能满足。再加上美国企业如英伟达、英特尔对中国市场的依赖,他们也不愿意放弃中国这块大蛋糕,反而促使中国加速国产替代。

有人可能会说,高端光刻机还在阿斯麦手里,中国怎么突破?其实,中国在光刻机之外的其他环节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而且在成熟制程上的优势足以支撑芯片出口增长。就像黄河治理不能只靠挖泥船,芯片产业发展也不能只盯着光刻机,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才是关键。

从2019年到2024年,中国半导体自给率上升近10个百分点,这背后是无数科研人员的日夜攻关,是企业真金白银的投入,是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阿斯麦总裁的十年论,低估了中国的决心和速度。

去年出口破万亿只是开始,未来还会有更多突破。

0 阅读:0
冥王星的主人

冥王星的主人

你喜欢的,就是我想创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