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此刻,中国把收台按钮按成静音,是因为台海对面还站着整个北约的军火库。 20

古凌国际 2025-08-28 20:59:44

此时此刻,中国把收台按钮按成静音,是因为台海对面还站着整个北约的军火库。 2025年,北约在亚太的军事存在比五年前膨胀了整整40%。 美国不仅把原本驻守在波兰和波罗的海一带的1万兵力抽调到日本和菲律宾,还在巴拉望岛部署了“堤丰”导弹系统,其射程几乎覆盖整个台海和东南沿海的经济命脉。 与此同时,法国“戴高乐”号航母驶入南海,英国“威尔士亲王”号完成了第二次亚太部署,就连一向谨慎的德国,也宣布增兵6万。 2020年,这样的局面几乎难以想象。当时的北约正因为俄乌潜在冲突而陷入分歧,法国总统马克龙还抱怨过“北约脑死亡”。 可一旦俄乌战争爆发,他们立刻抱团。德国刚削减对乌克兰的援助,旋即派出军舰进入南海;意大利的国会不断争论军费开支过高,但“加富尔”号航母却还是出现在台海附近海域。 新设立的“联合海上巡逻机制”,更是将态势推向了新的高度。 美、日、澳、菲四国的军舰像梳子一样在第一岛链来回穿插,形成一道随时可能切断中国出入太平洋航道的警戒线。 这种安排,与冷战时期美国在地中海组织的“常态化巡逻”如出一辙,只是这次目标直指中国。 中国当然不是没有实力。过去15年间,解放军海军新增吨位超过200万吨,055型万吨驱逐舰搭载的鹰击-21导弹具备打击移动靶标的能力,而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从福建到台北只需27分钟。 但问题在于,一旦动手,面对的就不仅是台湾。美国智库的兵棋推演显示,美军可能损失几十艘军舰、上百架飞机,而中国要应对的,则是北约31国的集体反扑。 2024年,这里曾经出现过一个“机会窗口”。当时,美国深陷乌克兰战场,五角大楼自己承认亚太地区兵力缺口高达40%。 中国没有选择动手,因为看穿了北约的布局:一方面通过《租借法案》源源不断武装乌克兰,另一方面在东京设立北约联络处,就是要通过“欧洲战事”拖住俄罗斯,同时腾出手来调配资源围堵中国。 现在,这个机会窗口已经关闭。北约31国在布鲁塞尔签署千亿欧元的军备升级计划,预计作战能力整体提升30%。这种时候贸然“收台”,无异于直接往枪口上撞。 中国的应对则显得极为克制而精准。东部战区举行的“海峡雷霆”演习,不仅模拟了远程火力封锁与航母编队的“锁岛”战术,也刻意控制了演习半径,避免与对手发生擦枪走火。 与此同时,中俄在日本海的联合军演并非表演:俄罗斯提供远东卫星数据,中国则开放北斗系统,两国拼接起来的情报网络,能够对北约舰队的动向进行实时监控。 冷战早期,苏联和美国也曾通过在第三地进行大规模军演的方式,试探对方底线。不同的是,那时北约的矛头主要在欧洲,如今却已经移向亚太。 更微妙的,是经济上的反制。就在欧洲议会争论是否继续增加军费时,中国与匈牙利合作的电动车工厂、波兰的新建电池产业园正在创造数万个就业岗位。 对欧洲议员而言,再怎么喊“对华强硬”,也必须先考虑国内选民的生计。 北约像个赌红眼的庄家,把筹码押在“中国不敢轻举妄动”上。 但若回顾历史,从朝鲜战争的突然出兵,到南海对峙时的战术升级,中国最擅长的,恰恰是在对手自信满满时打出那一记出其不意的反击。

0 阅读:51
古凌国际

古凌国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