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前,在广州,有一条让外国商人非常痛恨的规定:“洋女人不得进入广州!”起码明面上是这样的!否则,后果可能很严重! 清政府从乾隆年间就对广州港口的外国船有检查制度,海关官员在船靠岸前上船盘查,看有没有妇女,如果有就赶回澳门,不然不准贸易。 乾隆十六年七月初八,荷兰商人雅皮茨从澳门带一个外国妇女和两个女孩进广州的瑞丰行住,地方官陈大受知道后,决定宽大处理,让她们随船回澳门,以后不准再带。结果,广东官员发了规定,要在澳门先查船,有妇女就留澳门,不然不准进港。 乾隆三十四年,一个英国商人费奇私带妇女进广州商馆,地方官发现后,派兵押送回澳门,还罚了相关的中国商人、通事和官员。 道光五年,英国商船拉卡萨在海南岛附近沉没,第一副船长妻子莫利夫人被救进广州,英国东印度公司说她不知禁令,就把她移到黄埔的英国船上。 道光十年初,英国商人怀特曼带妻子进广州商馆,抗议后二月十一日移到澳门。四月,丹麦船长基鲁夫带妻子进广州,总督知道后赶走她们。一个星期后,三个外国妇女从澳门来参观英国商馆,广东官员威胁停英国贸易,她们才退走。 道光十年十月初四,英国东印度公司中国选委会主席贝恩斯公开带妻子和一个葡萄牙女仆进广州,还坐轿子,地方官李鸿宾下令赶回澳门,英国人派一百多武装水手保护,双方对峙,但没打起来。贝恩斯妻子拖了五十七天,才在十一月三十日回澳门。 这些事中,清官员动作快,外国人很不满意,常私下抱怨禁令影响生活,但清政府坚持执行,罚违规的人。 道光十一年三月十九日,李鸿宾、朱桂桢、钟襄上奏,提出《防范夷人章程八条》,第二条就是禁番妇进广州,海关要严查,违者重罚。道光帝批准后,港口加了哨卡,巡逻船增多。 道光十五年三月初八,卢坤等人上奏《防范夷人八条新规》,道光帝批准,进一步紧查外国船,罚隐瞒的官员,持外国人负责。 修订后,这样的违规事少多了,外国人多次递文书抗议,官员收下不理。广州贸易表面上稳,但矛盾堆积。道光十九年,朝廷加强鸦片管制,和禁妇令一起用,引起更大摩擦。 李侍尧早去世了,卢坤道光十五年死在任上,邓廷桢道光十九年被贬,但他们的政策框架还在。禁令一直执行到道光二十年英国舰队来前,还是海关的规矩。禁令是清政府控制外国人的办法,延续多年,到战争后格局变了。
看看不一样的珠江口上帝视觉下的珠江口,几个城市的灯光图超级震撼!不愧为珠三角,
【2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