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这些年,中国一直是全球芯片市场的大买家,简直就是半导体行业的“金主爸爸”,数据显示,中国每年进口的芯片金额一度高达4000多亿美元,占全球芯片市场的半壁江山。
像英特尔、AMD、高通这样的美国巨头,靠着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高通甚至有一半以上的收入来自中国客户,英特尔和AMD的中国市场占比也不低,分别是27%和15%,可以说,中国市场就是这些企业的“钱袋子”。
可这两年,风向变了,中国芯片进口金额开始下滑,2023年从3593亿美元降到3058亿美元,缩水了500多亿美元,折合人民币差不多3800亿,单看2023年7月,进口额直接少了2550亿!这数字一出,全球半导体行业都懵了。
更别提荷兰的ASML,全球光刻机市场的“老大哥”,它的极紫外光刻机(EUV)和深紫外光刻机(DUV)可是芯片制造的核心设备,中国一直是它的最大客户,2024年一季度,中国订单占了ASML收入的49%。
为啥中国突然不买了?答案得从两方面看:一是外部压力,二是内部崛起,先说外部,美国从2019年开始就对中国芯片行业下手,出台各种出口管制政策,限制高端芯片和制造设备流向中国。
到了2022-2023年,这政策升级到丧心病狂的地步,不仅高端AI芯片被禁,连ASML的EUV光刻机也被卡得死死的,压根不让卖给中国,2025年3月,美国还更新了出口管制条例,试图彻底掐断中国获取先进芯片技术的路,这摆明了是要“卡脖子”,想把中国芯片产业摁在地上。
可中国没坐以待毙。面对封锁,国内企业憋着一口气,开始疯狂搞自主研发,华为、中芯国际这些“国家队”玩家加大投入,芯片技术突飞猛进,2023到2024年,中国芯片出口总额首次破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7.3%,这可是实打实的成绩。
更厉害的是,国内在成熟制程,比如28纳米已经站稳脚跟,7纳米制程也在不依赖EUV光刻机的情况下实现量产,靠的就是多重曝光等替代工艺。
进口芯片的依赖度也从2021年的4400亿美元降到2023年的3500亿美元,2024年虽然略有回升到3864亿美元,但结构变了,低端芯片占比越来越高,这说明啥?中国自己的芯片产能上来了,高端芯片需求在减少!
这波操作对美国芯片巨头和ASML的冲击可不小,先看美国企业,英特尔、AMD、高通这些公司,股价最近像坐过山车,过去十个月,市值蒸发了1.4万亿美元!英特尔的股价甚至跌到16年来的最低点,AMD和高通也好不到哪儿去。
因为中国市场一收缩,他们的收入直接断崖式下跌,美媒都开始喊了:“芯片卖给谁去?”印度、越南这些新兴市场虽然在崛起,但采购规模跟中国比,简直是九牛一毛,填不上这个大窟窿。
为啥中国能这么硬气地取消订单?核心原因还是自身实力的提升,过去中国芯片产业被诟病“缺芯少魂”,但这几年,情况完全变了,华为的麒麟芯片、中芯国际的先进制程,都证明中国在芯片设计和制造上有了长足进步。
中国芯片出口额再创新高,全球AI加速器市场中,中国企业的份额也在稳步上升,像优绿科技这样的本土玩家,通过技术创新,已经能在7纳米制程上站稳脚跟。
这场芯片大战,说到底是技术和市场的博弈,中国取消2550亿订单,不是一时冲动,而是技术自信和战略调整的结果,面对美国的封锁,中国没有被吓倒,反而加速了自主研发的步伐。
从华为到中芯国际,从7纳米制程到出口额破万亿,中国的芯片产业正在用行动告诉世界:我们不只是会买,也会造!
对美国芯片巨头和ASML来说,这是个艰难的时刻,失去中国市场,他们得赶紧找新买家,但短期内哪有这么容易?全球半导体行业的格局正在重塑,中国的崛起让这场博弈变得更复杂,也更有看头。
未来中国芯片产业能不能实现70%的自给率?美国会不会继续加码封锁?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继续关注,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科技自立,才是硬道理!
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各位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