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统女特务王庆莲,为国民党效力半生,为何解放后会被国家原谅? 王庆莲1928年出生在浙江江山一个普通农村家庭里。父亲在她一岁不到就因为疾病去世了,留下母亲独自拉扯她长大。母亲后来带着她投靠外婆家,那时候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王庆莲勉强读完六年小学,之后就没法继续上学了。抗日战争打得正猛,日本军队到处烧杀抢掠,家乡不少地方被毁坏,家里经济条件更差,她从小就知道生活不容易。 到了1943年,王庆莲刚满15岁,家里实在支撑不住。国民党军统局在那时候因为人手短缺,在江山地区招募新人。母亲听说这个机会,就帮她报了名。她通过了考试,被录用后和其他新人一起坐车去了重庆。军统局是国民党情报机构,主要负责收集情报、破译密码和监视活动,头头是戴笠,他手下有一帮人专门干这些事。王庆莲起初被分到磁器口一个造纸厂的密本股,那里是为了避开日本飞机轰炸,专门保护密码本的地方。她在那干打印工作,每天处理文件和材料。 工作一年后,1944年4月,王庆莲因为家乡口音和背景,被调到军统局本部译电科华南股,当译电员。她的军衔是准尉,但工资按少尉发。译电科是军统核心部门,负责破译敌方电报密码。她舅舅王威是华南股股长,这层关系让她更容易适应。军统局里很多人是江山老乡,用当地话交流,防止外人渗入。戴笠作为局长,管得严,规定工作人员不能随便外出,工作环境封闭。她每天面对数字密码,破译各种情报,包括日本方面的信息。译电科还有其他女职员,比如姜毅英,她是破译珍珠港事件情报的人,王庆莲在她手下干活。 王庆莲在军统干了三年,参与破译了多种密码,据说总数达到839种。这些密码涉及抗日情报,但也包括国民党内部活动。她工作强度大,每周只休半天,有时加班到深夜。军统局每年4月1日开大会,纪念牺牲人员,蒋介石和蒋经国出席过。1946年,日本投降后,国民党开始准备内战,王庆莲觉得继续干下去没意思,就申请辞职。戴笠批准了,她离开重庆,回江山老家照顾母亲。家乡人知道她军统背景后,对她指指点点,她只好低调生活。 解放战争时期,王庆莲因为旧身份被人民解放军抓起来审问。她交代了在军统的经历,说自己只干译电,从没开枪或直接害人。解放军查实后,很快就把她放了。新中国成立后,她在杭州粮食局找了份普通工作,试图过正常日子。但她的军统历史成了问题,从1951年开始,全国开展多项运动,她多次被审查。 1958年,王庆莲被送到农村接受监督劳动,这段改造持续了23年。她在田里干农活,条件艰苦,跟当地农民一样起早贪黑。改造期间,她承受了身体和精神的双重压力,但一直配合安排,没闹事。政府调查她的档案,发现她在军统期间没参与过杀戮或内战行动,没当过帮凶。基于这些事实,1981年,她得到平反。平反后,国家补偿了她过去的损失,把改造时间算进工龄,她成了正式退休职工,每月领退休金。 为什么解放后国家会原谅她?主要是因为她没犯下严重罪行。军统是国民党特务组织,很多人干了坏事,但王庆莲只是底层译电员,没沾血债。解放后政策宽大处理那些没大恶的人,她的态度也积极,主动交代历史。这体现了新中国对历史遗留问题的处理方式,注重事实,不搞一刀切。相比其他军统人员,她没逃台湾,没继续对抗,选择留在大陆接受改造,这点也算在她账上。 平反后,王庆莲回到江山老家,和丈夫一起生活。退休金让她晚年不用为钱发愁,她过上平静日子。丈夫1979年先平反,她1981年跟上,两人总算团聚。她有三个儿子,因为过去的影响,孩子们教育没跟上,大儿子初中毕业,次子小学毕业,小儿子没读完小学。她觉得对不起母亲和儿子们,母亲帮她带孩子,自己却没尽到孝道。 王庆莲晚年身体还行,但有抽烟习惯,每天一包。她接受采访时,说共产党养了她31年,对国家政策感激不已。她是大陆最后一位军统女译电员,台湾那边还有几个男的活着,但大陆就她一个。
1955年,毛主席说:“论功、论历、论才、论德,粟裕可以领元帅衔,”之后周总理的
【2评论】【1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