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之声23日报道:“韩国总统李在明上任后首访日本,强调搁置历史分歧、加强合作。

观今言史啊 2025-08-25 11:25:55

德国之声23日报道:“韩国总统李在明上任后首访日本,强调搁置历史分歧、加强合作。 同时,他还派遣特使团访问中国。这些举动被视为在为即将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的关键峰会做准备。”   这位6月才上任的韩国总统,打破了过去60年“先访美后访日”的外交惯例,第一站直奔东京与日本首相石破茂会谈。   紧接着飞往华盛顿会见美国总统特朗普,同时还不忘派出重量级特使团前往北京。这一系列看似矛盾的举动,背后藏着精心设计的战略考量。   李在明选择首访日本确实让人意外。要知道,自1965年韩日邦交正常化以来,还没有哪位韩国总统把日本作为除国际会议外的首访目的地。   在东京,他和石破茂不仅恢复了中断多年的领导人“穿梭外交”,还时隔17年再次发表了联合新闻公报。两人谈得相当投入,原定的小范围会谈超时近一倍,连安保室长都坦言“共同课题实在太多”。   双方合作范围也超出传统安全议题,从应对低生育率、地方振兴到氢能源开发、人工智能合作,甚至扩展了年轻人打工度假签证名额。   这些软性合作被视作改善国民感情的润滑剂,毕竟近期民调显示韩国年轻人对日本的好感度确实在上升。   不过最耐人寻味的是李在明对历史问题的态度转变。曾经以“反日”形象示人的他,如今公开表示“不能纠结于历史”。   甚至为2015年备受争议的“慰安妇协议”辩护,称“国家承诺不应推翻”。这种从“斗士”到“调和者”的转变,固然引发国内进步阵营批评。   但李在明解释得很直白:在野时需要斗争,执政就得展现包容力。与其说这是立场软化,不如说是实用主义的选择——毕竟眼前有更紧迫的挑战等着他。   这个挑战就是即将面对的特朗普。美国最近对韩国商品加征25%关税的拳头已经落下,还要求韩国增加防务开支、承担更多驻韩美军费用。   李在明在飞往华盛顿的专机上坦言,美国提出的“驻韩美军灵活性”要求让韩国“很难同意”,但必须“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这种情况下,先访日就成了关键一招。通过改善韩日关系这个美日韩三角中最薄弱的环节,李在明实际上是在向美国递“投名状”。   韩国安保室长魏圣洛点得透彻:此访核心意义就是“落实和强化美日韩合作”。更何况日本首相石破茂刚见过特朗普,这种“考前摸底”的机会怎能错过?   就在外界以为李在明要完全倒向美日时,他却同步派出前国会议长朴炳锡率特使团访华,成员包括“中国通”议员卢载宪和前总统卢泰愚之子。   出发时间特意选在中韩建交33周年纪念日,政治信号不言而喻。这种看似分裂的操作,恰恰暴露了韩国的生存焦虑。   安全靠美国,经济靠中国,哪边都得罪不起。前任尹锡悦政府单边亲美导致中韩贸易额两年暴跌23%的教训摆在眼前,三星、现代等企业可经不起二次折腾。   李在明竞选时承诺修复对华关系不是场面话,他最近还罕见谴责国内反华示威,要求警方严查过激行为,这与前任纵容反华情绪形成鲜明对比。   李在明打破常规的首访选择,本质上是一场为生存而设计的战略预热。在东京的握手是为华盛顿的谈判积累资本,飞往北京的特使则是给未来留的退路。   这种同时下注的策略,恰恰反映了中等强国在大国博弈中的清醒与无奈——没有永恒的阵营,只有永恒的利益。   参考资料:韩国总统李在明访问日本 2025-08-23 22:06·中国新闻网

0 阅读:0
观今言史啊

观今言史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