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位女乘客因赶时间,让司机“见缝插针”快点开,司机回了一句“你是不是疯了?

北岛社会 2025-08-24 17:38:07

上海,一位女乘客因赶时间,让司机“见缝插针”快点开,司机回了一句“你是不是疯了?”女子不满地表示:“你是在骂乘客吗?有你这样对待顾客的吗?”

素材来源于:看看温州8月22日报道。

李女士是到上海来出差的,当天打出租车去目的地,时间有点晚,她非常着急,想让出租车司机开快一点,免得到时候误了时辰。

司机一开始也表示,从这里到目的地需要45分钟,路段稍微有点堵,要想快一点的话,那得看运气,到时候不堵车就会提前到达,如果遇到堵车,可能就有点困难了。

李女士听到后,心像被猫抓似的,坐在后面一刻都不能安宁,因为她必须在这个时间段到达目的地,不然问题就大了。

司机虽然理解李女士的心情,但是自己作为承运人,保证顾客的安全是首要任务,不能因为对方赶时间就加大马力,到时候造成事故,还不是得自己承担责任。

于是不管李女士怎么催促,司机还是按照自己的节奏行驶:前方没有车辆时,就加大马力;前方车辆较多时,也不去挤,免得发生事故或者违规。

这可把李女士急坏了,她平时也是开车的,按照她的性子,前面就那几辆车,早就超车了。

可是司机不一样,他不愿意冒险超车,觉得抢那一两秒不划算,对自己来说,危险系数太大了。

但对李女士来说,每超过一辆车,她心中就安稳一些;每加速一秒,她就感觉自己可以提前到达目的地。

因此,她看到司机稳如泰山,不愿意超车也不愿意加速,只在可控范围内中规中矩地前行,就更着急了。

她不停地帮司机规划前方的路线,看到可以超车时就提醒司机朝左边拐一下,直接超过去。

司机看到车不多的时候,也会按照李女士规划的路线走,因为他觉得即便李女士不说,自己也会那样做,所以并不影响判断。

但是李女士越说越激动,甚至想每一步都超车,这引起了司机的不满——这严重打扰到了他的思绪。于是司机没控制住情绪,直接来了一句:“你是不是有病啊?”

李女士本来还沉浸在超车的喜悦中,觉得离目标又近了一步,可被司机这突如其来的辱骂声镇住了,冷静地坐回后座,冷冷地回了一句:“你是在骂乘客吗?”

司机的不满还没完全消除,又接着回应:“要想赶时间,你早干嘛去了?就不能提前出门吗?”

司机的话刺激到了李女士。本来她就起晚了,已经很内疚,心想要是早一步出门,也不至于坐车时心神不宁,可对方现在明晃晃地揭穿自己内心的痛楚,还用这个来论辩,这简直是杀人诛心。

李女士气呼呼地说:“你就这样对待乘客的吗?有你这样服务的吗?”

司机也是话匣子一旦打开就收不住,直接表示:“一开始我对你就不满意了,你如果觉得我开车慢,可以下车去坐别人的,但你不能絮絮叨叨个没停。早就告诉你需要45分钟才能到达,你还见缝插针地让我超车,你考虑过我的安全没有?又考虑过你的安全没有?”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地争吵了几分钟,平心静气后,也觉得对方并没有错:司机理解李女士出门晚了坐车的焦虑,李女士也理解司机不愿意频繁超车是为了驾驶安全。

最后俩人都不说话了。李女士坐在后座,眼神呆滞地看着前方,不管司机行驶得快还是慢,她都不插嘴了,好像也放弃了一定要以最快速度到达目的地的想法。

而司机看到李女士这样,反而把车速稍稍加快了一点,也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超车,希望能快速赶到目的地。

一、司机说“你是不是有病”,这算不算辱骂?

依据《民法典》中关于名誉权的相关规定,以及《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里对公然侮辱他人行为的界定,只有当言语具有公然性、侮辱性,对他人名誉权或人格尊严造成损害时,才可能构成违法。

如果司机只是偶尔、程度较轻地说出这句话,没有造成严重后果,大概率只是不礼貌的言语行为;但要是在公开场合反复用这类言语攻击乘客,给乘客造成精神伤害、降低其社会评价,那就可能构成侮辱,需承担民事甚至治安处罚责任。

二、女子认为司机是服务行业,不应该辱骂乘客,是否有道理?

根据《出租汽车运营服务规范》等相关行业规范,出租车司机有义务为乘客提供文明、礼貌的服务,尊重乘客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

在实际生活中,服务行业从业者保持良好态度是基本职业素养,辱骂乘客既违背职业道德,也可能让自己面临法律风险和行业处罚,所以女子要求司机文明服务是合理正当的诉求。

大家赶时间的时候,有没有催过司机?当时司机的态度怎么样?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0 阅读:0
北岛社会

北岛社会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