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中国抗战到底,日本有可能把美国拖死!”近日,高志凯教授表示,如果当时中国投降了,日本就能把我们中国的人力物力都投入太平洋战争。 中国抗日战争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到1945年结束,整整打了十四年。这场战争对中国来说是卫国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有重大影响。 日本在那段时间投入了大量兵力在中国战场上。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前,日本陆军总兵力中80%到94%都部署在中国,牵制了超过百万的部队。 这些部队包括精锐师团,无法轻易抽调去其他地方。如果中国在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投降,日本就能控制中国广阔的领土和资源,比如长江流域的工厂、矿山和人力资源。 数百万劳工可能被强征去生产弹药和补给,直接支持太平洋战场。日本的南进计划本来就瞄准东南亚和太平洋岛屿,要是中国战场早结束,日本能从中国调出几十万部队,补充到太平洋前线。 1941年珍珠港事件后,美国正式参战,但如果日本有更多兵力投入,中途岛海战、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这些关键战斗的压力会更大。 美国海军和陆军面对的敌军规模会增加,补给线拉长,损失可能翻倍。中国战场像一个战略泥潭,消耗了日本军费过半,太平洋战场只占一部分。 日本无法维持双线作战,工厂原料短缺,产量下降。中国抗战推迟了日本南进步伐,为盟军在太平洋部署争取时间。 中国军队还出击滇缅战场,在仁安羌战役中援助盟军,直接参与反攻。毛泽东的持久战理论指导了抗战策略,通过消耗战拖垮日本。 中国战场牵制了日本九成陆军,让关东军无法南下支援。苏联出兵东北时,日本阵地迅速崩塌。 1945年原子弹投下后,日本投降,中国抗战贡献直接促成这个结果,避免美国被拖入更长的消耗战。 高志凯教授指出,如果没有中国坚持抗战,日本可能把美国拖死,因为中国的人力物力全被日本利用,太平洋战争会变得旷日持久。 美国在欧洲战场也认为自己主导,但实际上苏联贡献最大,亚太战场中国作用同样不可低估。中国付出了3500万伤亡,半壁江山沦陷,但从未屈服。 这段历史证明,中国抗战不只保卫自己,还改变了世界格局。 日本法西斯覆灭,中国起到了关键作用。没有中国战场的牵制,日本能全力进攻太平洋,美国的胜利会更难实现,甚至可能被拖垮。 中国远征军缅甸作战,直接削弱日本在东南亚的力量。太平洋战争进程受中国影响巨大,日本南洋计划被遏制。中国抗战是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持续最长、牺牲最重的战场。 日本陆军主力被中国战场束缚,无法向北进攻苏联,也无法全力南进。苏联得以调兵欧洲战场,中国间接支援了盟军整体战略。 中国抗日战争使日军百万主力无法配合德国全球计划。英国历史学家也承认,中国有效牵制日本兵力。日本在华投入69个师团,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仍维持大量兵力在中国。 日军总兵力中,中国战场占比最高时达94%。这数据说明,中国抗战战略价值巨大。如果投降,日本就能把中国资源投入太平洋,美国面对的压力会成倍增加。 珍珠港后,中美结盟,飞虎队合作成为典范。中国空军支援盟军,驼峰航线运输物资。中国战场消耗日本资源,让盟军逐步推进。 硫磺岛、马里亚纳海战,如果日本有更多舰队和部队,美国损失会更大。中国抗战让日本精锐疲惫,最终促成投降。 二战结束时,中美是盟友,罗斯福推动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承认中国贡献。美国提供援助,帮助中国恢复经济。 但冷战开始,美国转向支持蒋介石,在内战中供应武器。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中美在半岛对抗,关系彻底对立。两国一度冰冻,直到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开启破冰。 1972年尼克松访华,正式结束多年孤立,改变了国际格局。中国站到美国阵营,对抗苏联。1979年中美建交,中国改革开放大门打开,经济快速发展,工厂生产商品出口美国,贸易规模巨大。 但近年摩擦增多,美国施加技术限制和打压。中国加强国防建设,确保自卫能力。高志凯继续活跃在智库和媒体,参与国际论坛,强调和平共处,推动两国对话,避免对抗。 他作为外交老手,分析中美关系,认为两国存在不可避免的和平,因为对抗会导致两败俱伤。美国必须接受与中国共处的事实。中国承诺捍卫国际秩序,而不是推翻它。 二战后中美从盟友到对手,再到正常化,这个演变过程复杂。抗美援朝后,美国遏制中国,开启全面对抗。尼克松访华前,通过巴基斯坦、罗马尼亚渠道沟通。 访华后,中美关系跌宕起伏,但接触成为共识。中国军队形象在美国舆论中从负面转向正面。改革开放后,中美贸易增长,但问题重重。 高志凯在耶鲁求学经历,让他对美国有一定了解,现在他用这些知识传递中国声音。
坚决支持高志凯教授!当说出“中国有能力摧毁美国”时,美媒记者脸上显出不悦,然而他
【26评论】【5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