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报章头版“铭记历史 珍爱和平”香港巡展开幕
现场特写:《耄耋神伤看展品 洒泪忆往事》
一位年过八十的长者步履蹒跚缓缓进入昨日的「铭记历史 珍爱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型巡回展览」现场,神伤地观看每件展品、历史图片,战火纷飞的往事再次浮现眼前。李伯伯参观后,不禁潸然泪下,老泪纵横向香港文汇报记者讲述他那段被烽火剥夺的童事。
年届81岁的李伯伯是米商后代,他出生于抗战胜利前一年,见证被战火洗礼后的香港和祖国百业待兴,其父辈更亲历过香港沦陷时期的艰难岁月,经常向他讲述日据时期的惨况,教诲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我家经营米业,由于大米是重要的战略物资,日据期间家中财产几乎都被日军充公。且在日军的严密监控下,香港沦陷期间不时出现饿死人的悲剧!」
在李伯伯出生后,香港仍经历了一段饥荒时期。他感慨自己「侥幸捡回一条命」。走过被列国霸凌的黑暗岁月,他庆幸香港与祖国人民上下一心抗敌,并在国家带领下书写今天的辉煌繁荣昌盛,「祈愿世界和平,永无战争。」
现年同为84岁、生于抗日战争年代的黄氏夫妇昨日手牵手进场,仔细阅览每张图片等数据。「我们生于那个年代且身为中国人,想了解更多国家那段历史。」黄先生指出,抗战胜利时,他们二人还只是小孩,不知道发生过什么事,只知很幸运地能生存下来,后来从经历过该段苦难岁月的长辈们处了解到不少抗战事迹,「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原来当时一些人没有东西吃,饿到将呕吐物也不愿浪费,捡起来再吞进肚里,长辈也有描述一些日军将平民倒吊的惨况。」
没有经历过战火的一代,参观是次展览后,无不心酸,更对今天国家的盛世繁华赞叹不已,这都是全国人民团结克敌的成果,「我们了解到当时国民经历了很多苦难,更感恩能有幸活在今天这么富裕、不用挨饿的社会,我真是非常幸福。」他们二人均希望世界和平,不要再有战乱,让全球人民都生活安乐。
展览的第二展区,特别讲述了港澳同胞与内地人民血浓于水的亲情联系。展览中有照片是首次面向公众,香港史专家刘蜀永教授昨日介绍,如一张1941年皇后大道中的照片,图中拍摄到的建筑物太平行的2楼正是当年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的所在地。
英国拒护香港 中国共产党坚持抵抗
刘蜀永介绍,当时英国是不想保护香港,有一个英军司令说要在香港多派一些兵,英国首相丘吉尔认为增兵香港的想法「大错特错」,必须避免将有限的资源浪费在守不住的地方,在打了18天后就向日本投降了,香港沦陷民不聊生。
而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则是香港沦陷期间唯一一支成建制、由始至终坚持抵抗的抗日武装力量,在香港开展60多次战斗,有效干扰日军的战略部署,还与盟军开展卓有成效的国际军事情报合作,为保卫香港、打击日本侵略者、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重大历史贡献。
来自北京、正在香港岭南大学就读硕士课程的张同学认为,展览非常有意义,抗战历史也时刻警醒年轻人,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必定要好好珍惜。「要永远站在国家一方,爱自己的祖国。」
童军讲解员:更理解抗战史
一帧帧发黄的历史照片、一幅幅抗战漫画,让生于和平盛世时代的童军杨锵熹顿时收起烂漫的笑容,眼神多了份超越年龄的沉思。「这是我第一次了解到抗战历史,原来是如此沉重,我希望把我的感受分享给更多朋友。」
从港九大队事迹 悟香港贡献
年仅10岁的杨锵熹是主动报名成为是次展览的讲解员。尽管年纪尚小,他却以惊人的认真态度投入到导赏工作中,其表现更让许多成年观众击节赞赏。他曾随父母前往南京,在当地参观过一些与战争相关的历史遗迹,当时不太明白它们背后的故事,「如今通过这个展览,我把这些点连成了线,更加理解那段历史了。」杨锵熹表明,不仅会认真学习历史,还计划把所学所感分享给身边的朋友,「作为年轻一代,有责任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我会告诉朋友们抗战历史的重要性,也会邀请他们来参观这个展览。我们更要记住历史,珍惜和平。」
同为是次展览讲解员、即将升读大学的女童军龙咏荷,曾于2021年参与「百年伟业—建党100周年大型主题展览」的讲解工作。通过今次担任讲解员,首次深入了解香港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贡献。
她说:「从前我对抗战历史仅有大致时间线的认知,今次终于详细了解到东江纵队港九大队的英勇事迹。」
她亦深切体会到当今世界仍有许多地方饱受战火之苦,「感谢我们拥有强大的祖国,让我们在和平的环境中成长,祝愿今后也世界和平。」她并对将于下月3日举行的阅兵仪式充满期待,「特别期待能看到军人英姿飒爽的风采。」●香港文汇报记者 吴健怡、洪泽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