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塞翻脸不认账,明明之前承诺不袭击中国商船。可最近突然放话,任何跟以色列有贸易往来的船,都将成为打击目标。中国作为以色列进出口第二大贸易国,该如何应对这一突发事件?
你有没有思考过红海危机的起源?自2023年10月加沙冲突爆发以来,也门胡塞武装在伊朗支持下,开始对红海航道上的船只发动袭击。
他们最初的目标锁定在以色列关联船只,以及美国和英国等盟友的军舰和商船上。这种行动旨在通过干扰以色列的海上补给线,施压其在加沙问题上让步。以色列约30%的货物依赖红海通道,这让胡塞的策略具有显著的经济影响力。
2024年初,胡塞公开表示,中国和俄罗斯船只可以安全通行,这源于中东地区的外交平衡。中国通过阿曼等渠道与胡塞沟通,确认了这一安排。同时,中国海军在亚丁湾的护航编队持续执行任务,确保本国船只的安全。
全球贸易中,红海航线承载15%的货物流量,胡塞的袭击导致保险费用飙升,许多船只开始绕行好望角,增加航程和成本。这段背景显示,局部冲突如何迅速波及全球供应链。你觉得这种初始承诺的背后,是基于怎样的战略考量?这或许能帮助理解后续的转变。
现在,考虑胡塞立场的变化。你认为一个武装团体为什么会从针对特定国家扩展到所有与以色列贸易的船只?2025年7月27日,胡塞发言人宣布,将针对任何属于与以色列港口有业务公司的船只,无论其目的地或国籍。
这一新政策源于加沙局势的持续恶化,胡塞希望通过扩大打击范围,切断以色列的经济命脉。以色列港口如阿什杜德和埃拉特处理大量进出口货物,中国作为其第二大贸易伙伴,年贸易额达数百亿美元,涉及电子产品、机械出口,以及化工和技术进口。这让中国船只潜在面临风险,尽管胡塞先前承诺豁免。
全球航运业因此陷入混乱,许多公司指令船队避开红海,转向非洲南端路线,航程延长两周,燃料和时间成本大幅上升。美国主导的护航行动虽拦截了数百次袭击,但胡塞使用廉价无人机和导弹的骚扰战术,让护航效果大打折扣。部分船只甚至伪装旗帜,试图规避威胁。
你觉得中国在这一事件中的位置如何?作为以色列进出口第二大贸易国,中国与以色列的正常生意往来本无政治纠葛,但胡塞的新声明将所有相关船只纳入打击范畴。
这旨在制造更广泛的压力,迫使各国企业犹豫是否继续与以色列合作,从而间接削弱以色列的经济支撑。胡塞之前仅袭击以色列及其盟友船只,如那些挂以色列旗或由以色列公司运营的货轮,现在扩展范围后,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中国外交部表达关切,强调维护国际航道安全的重要性,同时海军编队在亚丁湾加强部署。尽管声明扩大,实际袭击中国船只的案例罕见。这可能因为中国在中东维持均衡外交,与沙特和伊朗均保持良好关系,胡塞不愿直接对抗大国。
举例而言,2025年夏季,一些中国货轮通过Bab el-Mandeb海峡时,胡塞无人机虽接近但最终转向其他目标。全球贸易感受到冲击,欧洲和亚洲港口货物积压,供应链延误加剧。中国企业调整策略,部分增加空运比例,尽管成本更高。你认为北京的应对策略是否有效?这或许揭示了大国在地区冲突中的智慧。
与世无争
可能是胡塞武装认为中俄对伊朗支持力度嫌不够而为吧!仅猜想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