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军队开赴俄罗斯作战,总共只阵亡101人,数千人获得勋章!朝鲜表示:在俄乌战场,朝鲜军队向全世界展示了实力。同时,朝鲜军队还要做好针对韩国和美国的战争准备。 这场授勋仪式的规格之高,在朝鲜近年军事行动中极为罕见。朝中社画面显示,仪式选址平壤中央军事委员会大楼,烈士家属被破例请到现场,101名阵亡士兵的照片被郑重悬挂在追悼壁上。 金正恩在致辞中哽咽着表示,“如今只能透过照片见到他们,让我感到心如刀割”,并向家属致歉称“没有守护好他们托付的宝贵儿子”。这种将国家叙事与个人情感深度绑定的做法,既是对国内民众的情感动员,也是向俄罗斯释放“不惜代价支持”的政治信号。 有分析指出,朝鲜此举意在将“援俄作战”纳入国家荣誉体系,通过领袖的公开哀悼和勋章授予,将士兵的牺牲转化为全民共识。 值得注意的是,朝鲜官方公布的101人阵亡数字,与西方情报机构的预估存在显著差异。此前乌克兰方面曾宣称朝军伤亡超过4000人,韩国情报部门也推测“单月阵亡超100人”,但朝鲜通过追悼壁上的照片数量,以可视化方式回应了这些质疑。 不过军事专家指出,俄乌战场日均伤亡数千人的残酷现实下,朝鲜公布的低伤亡率可能存在统计口径差异。例如,朝军是否将非战斗减员、短期伤病员排除在外,以及是否仅统计直接参战部队等,这些细节尚未完全披露。 此次行动的军事指挥官金英福上将,其履历透露出朝鲜对这场战争的重视程度。作为朝鲜特种部队的灵魂人物,金英福曾主导第11风暴军团的组建,该部队是朝鲜最精锐的特战力量,擅长渗透作战和非常规战争。 2024年10月,他被金正恩亲自点将,以人民军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的身份赴俄指挥作战,成为首位公开亮相的援俄部队最高指挥官。这种人事安排传递出明确信号:朝鲜不仅要在俄乌战场展现军事存在,更希望通过实战检验特种部队的现代化作战能力。 从战略层面看,朝鲜此次军事介入具有多重意图。其一,通过向俄罗斯提供兵力和弹药支援,换取急需的军事技术和经济援助。根据俄朝2024年签署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双方承诺在遭受武装攻击时相互支援,俄罗斯已向朝鲜提供T-90M坦克和“柳叶刀”无人机技术,以换取朝鲜每月数十万发炮弹的稳定供应。 其二,借俄乌冲突的国际关注度,打破自身长期面临的外交孤立。朝鲜通过高调参战,试图将自身塑造为“反西方阵营”的重要力量,为未来争取更多国际空间铺路。 其三,对美韩形成战略威慑。朝鲜在授勋仪式上明确表示,参战部队“同时做好了针对韩国和美国的战争准备”,这种将两场战争捆绑的表述,意在警告美韩:俄朝合作已形成“安全共同体”,任何对朝鲜的军事行动都可能触发俄罗斯的干预。 在具体作战层面,朝鲜部队的表现引发外界关注。俄国防部透露,朝鲜特种部队在库尔斯克战役中承担侧翼突击任务,以“近乎自杀式的冲锋”突破乌军防线,其战术风格与俄军传统的火力覆盖模式形成互补。 朝鲜士兵随身携带的170毫米“谷山”大炮和240毫米火箭炮,因射程远、火力猛,被俄军称作“战场上的钢铁防线”。不过这些苏式装备也存在明显短板,例如缺乏信息化火控系统,依赖人工瞄准,在面对北约提供的反炮兵雷达时生存能力堪忧。 对朝鲜而言,这场战争的代价与收益同样显著。尽管官方宣称“阵亡仅101人”,但根据战场损耗规律推算,实际伤亡可能远超此数。以1:3的伤亡比估算,101人阵亡意味着至少300人受伤,这对总人口仅2500万的朝鲜来说,是不小的人力消耗。 不过朝鲜通过国家级授勋和纪念馆建设,将这些牺牲转化为“爱国教育”资源。平壤街头近期出现的“战斗慰训纪念馆”奠基仪式,正是这种策略的延续。在经济上,朝鲜通过向俄罗斯出售弹药和稀土,获得了超过200亿美元的外汇收入,这对缓解国际制裁压力至关重要。 值得玩味的是,朝鲜此次行动展现出极高的政治智慧。通过将参战部队的指挥权完全交给金英福这样的嫡系将领,金正恩既避免了直接卷入战争的政治风险,又能通过公开悼念活动塑造“与士兵同甘共苦”的亲民形象。 这种“幕后决策、台前悲情”的叙事手法,既巩固了国内统治,又在国际舞台上赚足了眼球。正如俄媒评论的那样,朝鲜正以“最小的政治成本,换取最大的战略收益”。 随着俄乌冲突进入消耗战阶段,朝鲜的角色愈发关键。目前朝鲜每月向俄罗斯输送的炮弹超过50万发,占俄军前线消耗量的40%以上,这种弹药供应能力甚至超过伊朗等传统盟友。 而俄罗斯投桃报李,不仅向朝鲜提供先进的导弹技术,还默许朝鲜在远东地区建立军事训练基地。这种深度绑定的军事合作,正在重塑东北亚的战略格局。 韩国国防部的最新报告显示,朝鲜已将部分部署在三八线的重炮部队调往中朝边境,表面上是为了“防范美韩联合军演”,实则可能在为未来的跨境军事行动做准备。
中国出来回应了!在泽连斯基公开声称不需要中国作为提供安全保障的国家之一之后,我们
【307评论】【21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