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皇宫里,流传着一个骇人听闻的故事。光宗赵惇醉酒后夸奖小宫女手好看,皇后李凤娘勃然大怒,下令将宫女双手剁下,放在盘中端给皇帝。连婆婆吴太后都劝她收敛,她却仗着“正妻嫡母”的身份,出言讥讽。一个区区皇后,何以嚣张至此?背后不仅是她的性格狠辣,更是南宋皇权孱弱、君主懦弱的缩影。 李凤娘生于1144年,出身士族之家。家世虽非顶级权门,却在南宋朝廷中颇有影响。她自幼聪慧伶俐,又工于心计。因姿色出众,被选中成为太子赵惇的配偶。 1165年,赵惇被立为太子,李凤娘随之成为太子妃。对一个出身中层的女子来说,这是天大的际遇。自此,她开始了与皇权紧密捆绑的一生。 太子妃的位置并不轻松。赵惇性格懦弱优柔,不善主张。太子身边的事,往往是李凤娘在操持。她善于揣摩人心,手段凌厉,很快在东宫树立起威严。宫人畏惧,士大夫议论,却没人敢轻易与她对抗。 后宫在她的控制下气氛紧张。宫人稍有举止不合,便会受到惩处。李凤娘深知,只有以雷霆手段维持威慑,才能保证自己稳固的地位。 光宗性格懦弱,常常在外宴饮,回宫后稍有言语,都会被皇后揣摩成“心怀异志”。传说中,有一次光宗喝醉后,随口夸赞宫女手指修长。普通人眼里只是无心之语,但在李凤娘耳中却成了挑衅。 皇帝本就畏惧妻子,更不敢追究。光宗的沉默,反倒助长了李凤娘的气焰。后宫人人自危,谁也不敢在皇帝面前多言一句。李凤娘从此声名远扬,被称“淫戾狠妒”。 这不是孤例。李凤娘日常对待宫人冷酷,稍有得宠便遭排挤。她的狠辣背后,有一个更深的理由——她要巩固自己嫡妻之位。程氏、吴氏等外戚在后宫盘根错节,她必须表现出强硬,才能稳住局势。 她自认与众不同。她不仅是正妻,还是嫡长子之母。光宗与她所生的儿子赵扩,是未来的皇位继承人。凭借这一层身份,她有了对抗所有人、甚至顶撞婆婆的底气。 皇宫的暗战,不止局限于妃嫔之间,更在于太后与皇后的矛盾。李凤娘的婆婆吴太后,本是孝宗的继室,因温婉仁厚颇受尊崇。 李凤娘却对吴太后极为轻视。她认为继室地位不正,不配管她。吴太后见她行事过于狠辣,屡次规劝,希望她能宽容厚道。但李凤娘却当众顶撞,讥讽婆婆是“继后”,无母仪之德。她甚至扬言,自己才是皇帝的正妻,是未来皇帝的母亲,地位天经地义高于一切。 这种言辞不仅刺痛吴太后,也让朝臣侧目。一个皇后,竟敢如此放肆地顶撞太后,实属罕见。但光宗懦弱,始终偏袒皇后,从未约束。于是,李凤娘的气焰愈发嚣张。 她逐渐插手政务。光宗性情胆怯,对朝臣奏事多推诿,常由李凤娘在旁干预。外廷人心不安,私下议论:这哪里是皇后,分明是“女主称制”。 她的嚣张,最终酿成政治灾难。 1194年,宋孝宗病重,召光宗探望。李凤娘竟百般阻挠,光宗在她压力下拒不前往。甚至在孝宗去世当天,光宗仍未亲临奔丧。这一举动震惊朝野,被视为大逆不道。 朝臣群情激愤,矛头直指李凤娘。她被认为操控皇帝,使其不尽孝道。吴太后也痛心疾首,断然支持群臣弹劾。 在巨大压力下,光宗被迫退位,让位于太子赵扩。赵扩即位,是为宋宁宗。李凤娘一夜之间失去依靠,被废为庶人。 她的嚣张与狠辣,最终反噬自身。没有了皇帝的庇护,她失去了所有权势。1200年,她郁郁而终。一个曾经嚣张的皇后,就此草草收场。 后世评价她“淫戾善妒”。在南宋皇后的行列中,她与刘娥、谢道清等人形成鲜明对比。刘娥以才智治国,谢道清以贤良持家,而李凤娘,则成为权欲与妒忌的代名词。
1188年,宋孝宗对18岁的小妾说“我老了,去服侍太子吧!”,太子妃李凤娘骂道,
【1评论】【1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