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旺达其实很懂什么叫“见人下菜碟”,为了区别我们跟西方,他们还专门搞了个“双轨制”。 什么叫双轨呢?简单说,就是针对不同国家,摆出两副面孔。 一边是实权在握的政府部门,这套班子主要迎接东方大国,谈的全是实打实的事;另一边是几乎没啥权力的“国民议会”,专职对付欧美国家。 而这套玩法的背后,其实是卢旺达总统卡加梅的精明算计。 1994年大屠杀后,这个国家几乎从废墟上重建,卡加梅上台后发现,西方援助看着多,实际到账的少,还附带一堆政治条件。 反观中国,2000年开始就在卢旺达修路架桥,从基加利到布塔雷的公路就是中国援建的,170公里柏油路直接把首都和南部省份连起来。 卡加梅看得明白,西方给钱是为了控制您,中国修路是真想帮您发展。于是他开始玩平衡术,表面上维持西方认可的"民主框架",私底下把实权都攥在自己手里。 国民议会那帮议员,说白了就是摆设,真正拍板的是总统府和各部委。 欧美代表团来了,就让议会接待,聊聊选举改革、妇女权益,反正不涉及实质决策。中国企业来了,直接找发展署、财政部谈项目,效率快得让西方人眼红。 这种双轨制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基加利会展中心项目。 2016年中国进出口银行提供9500万美元贷款,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承建,两年就建成了。 同期德国援助的一个职业培训中心,光可行性研究就搞了三年,到现在还在讨论环评报告。 卢旺达官员私下说,跟中国合作就是快,不用开十几次会讨论性别平等条款。 更有意思的是卢旺达的"数字身份证"项目。表面上跟欧盟合作搞电子政务,实际核心技术和设备都是从中国采购的。 华为提供服务器,阿里云负责数据存储,但对外宣传时,卢旺达政府只提欧盟的技术援助。 这种"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做法,让欧洲人觉得自己很重要,中国企业则闷声赚钱。 卡加梅的高明之处在于,他把西方最在意的"程序正义",玩得炉火纯青。 每年都搞个"国家对话大会",请一堆欧美NGO来观摩,议会还专门成立了人权委员会。 但实际政策制定全在总统办公室的发展委员会手里,这个委员会的成员基本都是技术官僚,很多还是从中国、新加坡留学回来的。 2010年到2023年,中国在卢旺达的投资额从2000万美元,增长到4.5亿美元,涉及制造业、农业、基础设施等实体领域。 同期欧美援助虽然账面数字大,但七成都是技术援助、能力建设这些虚头巴脑的项目。 卢旺达去年出口到中国的咖啡豆就有8000吨,占其咖啡出口总量的四分之一。 当然,卡加梅这套双轨制也有风险。去年英国因为卢旺达支持刚果反政府武装,威胁要切断援助。 卡加梅的应对很简单,转头就跟中国签了5亿美元的基建合作协议,还邀请中国企业投资卢旺达的稀有金属开采。 英国最后只能不了了之,援助照给,但影响力明显下降了。 卢旺达的双轨制说穿了就是实用主义,谁能带来实实在在的发展就跟谁合作,至于意识形态那套,能糊弄就糊弄。 这种做法在非洲越来越普遍,肯尼亚、埃塞俄比亚都在学。 西方媒体老说中国在非洲搞"债务陷阱",但非洲国家心里清楚,中国修的路能用五十年,西方的民主培训班开完就散了。 基加利从大屠杀废墟变成"非洲新加坡",靠的不是西方的民主改造,而是中国式的基建先行。 街道整洁是因为有了排水系统,夜晚安全是因为有了路灯监控,这些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 卢旺达的双轨制或许不够"政治正确",但对一个急需发展的国家来说,这种实用主义恰恰是最理性的选择。
这就是弱国的悲哀,一点尊严都没了!8月19日报道,泽连斯基被白宫“必须穿西装”
【433评论】【19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