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东北一大爷得知儿子当兵被拒,他为儿子来到军营,拿着小学课本,对部队首

南风意史册 2025-08-20 10:33:44

1990年,东北一大爷得知儿子当兵被拒,他为儿子来到军营,拿着小学课本,对部队首长说:“我就是这里面说的烈士!”   “这颗子弹差点要了我的命,从尸体堆里爬出来时,要不是朝鲜老乡搭救,我早就不在了。”李玉安指着胸前的伤痕,声音低沉地说道。这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挺立在1990年的军事驻地中央,目光如炬却又波澜不惊。   部队首长仔细端详着那道伤疤,又看了看老人手中泛黄的语文课本。“您当真是335团3连的李玉安同志?”部队首长难掩震惊,声音微微发颤地追问道。   李玉安点点头,这位被写入教科书40年的烈士,为了能让儿子参军报国,终于揭开了自己隐藏多年的身份。李玉安随身携带着两件至关重要的身份证明,一本被翻得卷边的小学语文教材,以及那本记录着他战场经历的伤残军人证明书。   泛黄的课本页面上,他的名字赫然列在烈士名单中,而那本磨旧的残疾军人证,无声地诉说着他当年从朝鲜战场死里逃生的经历。当时,李玉安所在的335团3连突然接到上级急令,要求他们火速赶往松骨峰区域,阻击正在仓皇撤退的美军精锐部队。   “当时我醒来时,周围全是战友的尸体。”李玉安回忆道,“是朝鲜老乡发现我还有一口气,把我救了下来。”战斗中,李玉安身受重伤。因伤势严重,李玉安被紧急转移至后方医院接受救治。   经过两年多的治疗与休养,1952年康复后,组织上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安排其回到家乡黑龙江巴彦县兴隆镇,在当地粮库担任一名基层职工。四十年来,他从未向任何人提起自己的战斗经历。   1990年,李玉安的幼子李广忠怀揣报国志向,三度应征入伍却屡屡落选,始终未能如愿穿上军装。看着儿子失望的样子,这位沉默四十年的老兵终于决定站出来。他来到原部队驻地,不是为了要待遇,不是为了争荣誉,只是为了完成一个父亲的心愿,让儿子继承他的志向,报效国家。   部队核实李玉安身份后,立即引起了轰动。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媒体纷纷报道活烈士的事迹。部队领导多次提出要为他补办烈士抚恤手续并给予特殊照顾,李玉安总是坚定地拒绝。   他唯一接受的,是部队破例批准儿子李广忠入伍,并被分配到父亲当年战斗过的335团3连。这支部队如今已成为著名的松骨峰英雄连。   李玉安用他平凡而伟大的一生诠释了一个真理:真正的英雄无需豪言壮语,他们总是在民族危难之际默默挺身,又在功成身退后回归平凡。这种精神,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传承的宝贵财富。   信息来源: 河南人民政府网|《战斗英雄李玉安》   文|何夕 编辑|南风意史

0 阅读:91
南风意史册

南风意史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