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1月,三名海军战士在杀害7名干部后,抢走一份关乎全党生死存亡的机密文件,叛逃台湾,周总理得知后怒令:不惜一切代价,在半路把他们打下来! 1966年1月8日深夜,福建马尾港的F-131登陆艇上,领航员吴文献叼着半截烟,盯着收音机里滋滋作响的台湾电台。 女播音员的声音甜得像蜜:“投诚义士赏黄金千两,官升三级……”堂弟吴珍加凑过来:“哥,这买卖划算啊。”甲板上,七名战友的鲜血正顺着排水孔渗进漆黑的海水。 三个小时前,吴文献以“紧急会议”为由将艇长和战友骗进船舱。枪响时,轮机员吴春富正用抹布擦掉指纹,嘴里嘟囔着:“别怪兄弟手黑,谁让咱穷得连裤衩都打补丁。” 床单蘸血写成的“起义投诚”旗挂上桅杆时,马祖岛的国民党守军还以为解放军来偷袭,探照灯扫过来差点晃瞎三人的眼。 吴文献的人生本该在福建连江县的小渔村画上句号,初中毕业的他算是村里的“文化人”,却懒得连渔网都不愿补。 征兵干部来村里时,他一把扯下墙上的招兵海报:“当兵吃皇粮,总比晒成咸鱼强。”两个堂弟被他一忽悠,仨人打包进了福州军区守备七师。 军营的馒头没想象中香甜,吴文献偷卖柴油被记过,吴珍加偷听敌台挨了处分,吴春富更绝,把训练手榴弹当废铁卖了换酒钱。 指导员拍着桌子骂:“你们仨简直是害群之马。”三人蹲在厕所抽烟时,台湾电台正放着《何日君再来》,吴文献把烟头狠狠摁灭:“干票大的,去台湾当人上人!” 叛逃计划粗糙得像烂渔网,1月8日的运输任务原本只需运送50吨柴油,三人却偷偷塞进机密文件柜,尽管里面只有几份过期的训练手册。 枪杀战友后,吴文献突然发现柴油不够开到台湾,临时改道马祖岛,国民党守军看到血书白旗时一脸懵,电话请示台北:“来了三个大陆兵,说是起义,可身上血呼啦擦的……” 台北的蒋介石乐得直搓手,连夜给三人换上国军制服,别上“忠义奖章”,还通知路透社记者准备全球直播欢迎会。 宴会厅的香槟塔堆到两米高,就等专机接人,谁也没注意福州军区的雷达屏幕上,四个红点正贴着海面扑向马祖。 中南海西花厅的电话铃响时,周总理正披着睡衣批文件,福州军区司令韩先楚的汇报让他一把摔了钢笔:“打,打不下来我亲自开飞机去。” 命令传到空军24师,飞行员李纯光还在和战友打篮球,曾幼诚参谋长突然掐了烟头:“小李,别投了,去把天上那帮人轰下来。” 1月9日下午3点38分,国民党HU-16水上飞机刚离开马祖,李纯光的歼-5战机已咬住其尾部。 台湾飞行员耍了个花招,突然减速想让解放军战机失速坠海,李纯光咧嘴一笑:“跟老子玩这个?”三发炮弹精准命中左引擎,飞机栽进海里时,台北的香槟塔刚摆好。 台湾海军捞了三天,只找到半截“忠义奖章”,北京军事博物馆展出飞机残骸那天,解说员指着焦黑的碎片说:“这就是叛徒的枕头。” 而福州军区连夜排查亲属同舰问题,从此规定“亲兄弟不得同艇”,吴家三兄弟用命给解放军人事制度打了个补丁。 渔村老人至今记得,1966年春节前有人从台湾捎来口信,说吴文献他妈哭晕在码头。 但没人告诉她,她儿子临死前正抱着机密文件柜当救生圈,而柜子里除了一本《民兵训练手册》,只剩半包受潮的“大前门”。 这场闹剧般的叛逃就像是吴文献的人生,野心勃勃开场,荒诞潦草收场,台湾电台后来改了播音词:“投诚需谨慎,共军炮弹准。” 而大陆军营里多了一句顺口溜:“懒汉做梦当神仙,不如老实擦枪杆。” 主要信源:(人民日报)
九三阅兵,龙哥明明白白告诉这个世界,东方雄狮早已醒来,只差师出无名,千万别惹怒东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