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11军军长陈家贵刚从中越前线回来,就在街上遇到流氓碰瓷,向他索要巨额赔偿。陈家贵一愣:“你们吃错药了吧!” 1979年,陈家贵带领部队参加完对越自卫反击战,刚刚结束紧张的前线任务,部队得到上级批准进行轮换,他也罕见地抽出时间休整。 就在这段短暂的轮休期,他穿着便服独自走在昆明的街头,本想放松一下,却在路口遭遇了意想不到的麻烦。 几个年轻人拦在他面前,其中一人倒在地上,捂着腿大声喊痛,带头的人声称陈家贵撞倒了他们的兄弟,要当场赔钱。 这种场面在城市街头并不少见,是流氓常用的讹诈手段,但对刚从战场归来的军长来说,这样的指控显得荒唐。 陈家贵当场否认,态度坚定,对方见钱要不到,立刻恼羞成怒,伸手去抓他胳膊,就在这瞬间,陈家贵的军人本能被激起。 他抬手将带头者打得连连后退,其他人一拥而上,他动作迅速,虽然已年过花甲,但长期的训练和作战经验让陈家贵仍具备不容小觑的身手。 他闪过几次攻击,即便肩头被棍子砸中,依然稳住阵势,此时,警卫员闻讯赶到,和他并肩制服几名嚣张的流氓,周围群众见状,也纷纷上前帮忙。 几分钟后,十余人全被控制,手脚被绳索绑住,街头顿时安静下来,这一幕引发了极大轰动,人们议论纷纷,谁也没想到,这位沉稳的老人竟能以一己之力迎战十几个小伙子。 消息很快传开,更多人得知,他正是刚从前线回来的第11军军长陈家贵,流氓被送到公安局后,领导很快接到汇报,当局长听说受害者是刚打完仗的军长时,心情十分复杂。 他既震怒于这些地痞敢在大街上撒野,更敬佩陈家贵在关键时刻毫不退让,局长立即下令彻查,不仅要依法惩处这次的碰瓷行为,还要翻查这些人以往的恶行。 最终,这群长期在街头行骗勒索的小混混得到了严惩,彻底丧失了继续作恶的机会,陈家贵之所以能在街头保持冷静,与他的成长经历分不开。 他1919年出生在陕西汉中,出身贫苦,父母早逝时他年仅十一岁,孤苦伶仃,依靠零工和乡亲接济才勉强活下去,这样的生活让他早早懂得了坚韧与担当。 1934年,红军进入陕南,他听到队伍宣传,主动报名加入,那一年,他只是个少年,却毅然背起行囊,跟随部队离开了家乡,从此,他的人生与军旅紧紧相连。 在红军中,他从最基础的勤务员做起,传送情报,背运物资,长征开始后,他随队翻越雪山、穿越草地,恶劣的环境中,他仍坚持背着伤员的行李,往返于队伍前后。 一次次后卫战斗,他手握步枪与敌军对射,掩护大部队转移,这些经历让他逐渐从稚嫩少年成长为坚毅战士。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他进入129师,担任连副职,在神头岭伏击战中,他带领部队打乱日军车队,战斗中,他头部中弹,七块弹片嵌入颅骨,右眼失明,但他依旧指挥作战直到结束。 血与火的考验,让他在部队里站稳了脚跟,逐步走上指挥岗位,解放战争中,他指挥部队参加淮海等大战,亲自冲锋在前,多次率队突破敌军阵地。 建国后,他被任命为师长、军区参谋长等职务,无论职位如何变动,他始终保持严格的训练作风,把战士的实战能力放在第一位。 进入1970年代,他升任第11军军长,1979年中越边境局势恶化,第11军被派赴前线,陈家贵亲自部署,带队攻占关键高地,指挥官兵突破重防。 战斗中,他坚持深入阵地,保证了部队的稳健推进,随着战事推进,上级决定组织轮换,让部分部队和干部返回后方休整。 陈家贵也在这时获得了轮休机会,他原以为能够暂时放下重担,没想到在街头却经历了另一场考验,这次街头冲突并非一场普通的治安事件,而是让社会各界看到了军人本色。 人们传颂陈家贵不仅在战场上是硬骨头,即便脱下军装,在日常生活中也保持着刚正与勇敢,这让不少百姓感到振奋,认为这正是军人值得尊敬之处。 在军内,许多官兵听闻此事后,更加钦佩自己的军长,有人说,能在枪林弹雨中不倒,也能在街头混乱中站稳,这样的首长是他们最坚强的依靠。 公安机关也借此机会加大对地痞流氓的整治力度,社会治安明显改善,陈家贵的一生贯穿着战争与坚守,从孤儿到将军,从雪山草地到热带丛林,他始终保持着军人的锋芒。 街头的那次遭遇,虽然只是生活中的插曲,却成为他一生故事里不可忽略的一章,1979年的那场碰瓷事件,让人们再次认识到,这位从红军小兵成长起来的军长,不仅能在战场上制敌取胜,也能在生活中直面不公,毫不退让。 粉丝宝宝们在阅读时,可以点一下“关注”,并留下大家的看法!
此人军衔不好评,元帅、大将都可能,他说:苏联同职务是元帅“1955年3月15日
【4评论】【2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