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城市发展成绩单已出,重点城市的GDP排名看点颇多,第四城、第五城的争夺更成焦点,与北京、上海、深圳的地位超然不同,位列一线城市但近年来发展趋缓的广州不断受到新一线城市的强力挑战。但当下的广州,实力和信心都已经开始触底反弹,工业复苏和产业升级则是广州重新起势的关键。 工业增速久跌回正,广州重新找回底蕴? 外贸、消费、投资,广州今年上半年的多项主要经济数据表现可圈可点,但最关键的仍是工业增速的回正。可以说,广州总算明白了自身的底蕴和优势何在,从而发力赶上。 广州有着深厚的工业底子和供应链优势,由外地迁来广州的电商巨头希音(SHEIN)崛起就是依靠广州的供应链,逐步攻略全球市场。近年来广州经济广被诟病的最大原因正是因为工业的熄火,其三产一直保持优势。这便有了“广州规工一朝转正,形势立马好转”的说法,被视为触底反弹的最大信号。海珠区、白云区实现产业转型后,广州工业增速有了较大起色,广州想要尽早进入“4万亿俱乐部”,保持工业的强力表现必不可少。 广州的问题从来不是规模,而是产业升级? 与广州相比,深圳的产业打法更具前瞻性,从传统产业到战新产业,深圳都能使之往高端、高附加值迈进,这是广州需要学习借鉴之处。 高端产业发展程度决定城市发展的上限,现阶段高端产业更多被一线城市占据更多份额,从某种程度上来看,高端产业本身是产业升级的结果,深圳在电子信息领域积淀深厚且机制灵活,北京在高校科研与政策红利方面断层式领先,上海金融实力强劲且擅用国际资源,而在京沪深的下一档,广州是合格的。 在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万亿级战新产业方面,广州都有一战之力,其龙头企业如广汽、小鹏、亿航智能、小马智行们,并不输给上海、北京、深圳,乃至成都、杭州的同类头部企业。在机器人领域,广州的实力甚至位列前三。 广州是大号的成都,杭州是小号的深圳? 但是,工业的一时回正并不能完全消除大众对广州未来发展增速的担忧。2025年上半年的创投融资活跃城市,广州排名第10,低于多个新一线城市。广州的融资能力有待继续拔高,好在2024年末广州的市场主体尚为360万户,截至目前已经突破400万户,经济活力尚可。 广杭的差距远比深广的差距要小。在重庆GDP实打实的排名全国第四,杭州媒体和成都媒体罗列一堆数据力证自己才是“第四城”的当下,广州无需在意“北上深杭”还是“北上深渝”更顺口,广州需要正视的是部分指标和产业领域已经被多个强力新一线城市追上的现实。 没有网红属性的广州,还不至于被深圳超越就说深圳有政策,被重庆超越就说重庆体量大,被杭州超越就说杭州物价高,但广州需要在拥挤的珠三角地区找回重新强大的办法,比如带动非珠地区,当非珠地区和广西强盛起来,作为岭南区域核心的广州只会更强。
听说过深圳荔枝公园四大恨嘛
【2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