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俄乌冲突停止,美国抽身全力对付中国,如中美在南海开战美日韩大战中国,俄罗斯站在中间隔岸观火,朝鲜同样随同俄不插手,不干涉,所以俄乌冲突,在客观上,部分对我们发展有好处,美、俄、欧洲如果同时团结一致向中国施压,我们面对的压力会非常大。 一旦乌克兰战场的局势明朗,美国就会把大部分资源迅速转回亚太,到时候,南海甚至台海的局势都会变得更加紧张。 美日韩的军事协作会更深入,日本可能会加快西南诸岛的军事部署,把“出云”号这样的准航母改造成具备更强战斗能力的舰艇。 韩国则可能在美国推动下,更多加入到对华的战略布局中。有美国的智库做过推演,如果美日韩在南海联手行动,我们在南海海域可能会面对数量上的劣势,这种情况下,维护海上安全和主权的难度会大幅增加。 除了军事压力,更严苛的技术封锁和经济打压也会随之到来。半导体、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肯定是重点打击目标。 美国会拉上盟友,比如荷兰的ASML公司,进一步收紧先进芯片设备对中国的出口,这会让我们芯片产业的发展面临新的障碍。 而且,曾经放缓的贸易制裁也可能重新加码,对更多中国企业下手。 这些情况之所以还没完全发生,是因为美国自己正深陷乌克兰的战场。为了维持乌克兰的抵抗能力,它不仅出钱出武器,还把原来部署在亚洲的F-35战机调到了欧洲,甚至从太平洋的第七舰队抽调战舰支援欧洲战区。 驻欧美军的人数直接从三万增加到十万,这种大规模转移,让美国在亚太的兵力出现了明显空缺。五角大楼内部有人就抱怨太平洋舰队战备状态降到了六成多,比疫情最严重的时候还低。 乌克兰战事对美国的经济冲击也很大。援助乌克兰的巨额开支,加上能源价格飙升,让美国的通货膨胀一度冲到几十年来的最高点。 物价上涨让美国国内压力变大,也迫使它在对华经济政策上收敛了一些。农产品、工业品贸易上的限制放缓,对中国企业投资的审查也相对松动了一点,给我们的产业争取了调整和拓展市场的机会。 还有我们的邻居俄罗斯,正因为俄罗斯的军费和兵力几乎都压在了乌克兰战场,黑海舰队损失严重,远东的力量也有限,所以它不可能冒险在与我们发生冲突,更现实的就是和中国保持合作关系,稳定能源和粮食订单。 至于俄乌冲突本身,短期结束的可能性并不大。俄罗斯坚持乌克兰中立、去军事化,而乌克兰则想加入北约并要求安全保障,双方都不愿在核心利益上让步。 对我们来说,这场冲突虽然发生在遥远的欧洲,但它无形中延缓了美国对我们的集中施压。这是一个难得的窗口期,可以让我们有更多时间去强化自身经济、科技和军事实力。 机会是暂时的,外部力量的变化不可控,唯一能决定局面的,就是我们能不能在这段时间里把自己变得更强大。
乌克兰惊现“3000公里核弹”!普京深夜紧急开会,背后真相太刺激2025年8月
【8评论】【1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