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既不是元帅,也不是军事家。 刘少奇1898年出生在湖南宁乡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就接触教育,8岁进私塾,学古籍,1910年父亲去世后休学帮忙干农活。1913年考上县高等小学,1916年参与长沙的反袁世凯游行,那时候他才18岁,已经开始接触社会变革。1917年进湖南陆军讲武堂,学军事技能,但堂很快就解散了。1919年投身五四运动,在北京散发传单,1920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夏天毕业于保定育德中学留法班,8月去上海外国语学社学俄文,接触马克思主义。 1921年7月赴苏联东方大学学习,冬天转为中共党员。1922年回国,夏天到湖南当劳动组合书记部秘书,9月领导安源路矿工人罢工,谈判胜利后成立俱乐部,任总主任。1925年参与五卅运动,任上海总工会总务科主任,年底被捕,1926年获释。1927年领导武汉收回汉口英租界,当选中央委员,夏天去庐山养病。1928年到天津领导铁路总工会,1929年任满洲省委书记,发动中东路事件运动,夏天被捕,9月释放。1930年赴莫斯科出席工会代表大会。 1931年在上海做白区工作,任江苏省委书记,1932年被捕,1933年出狱。1934年参加长征,从江西瑞金出发,到陕北。1935年遵义会议支持正确意见,任红三军团政治部主任。1936年到天津组建北方局,扩大华北影响力。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任晋察冀分局书记,开辟根据地。1938年任中原局书记,部署新四军开辟华中根据地。1943年回延安,任书记处书记和军委副主席。1945年七大作党章报告,推动指导思想确立。 刘少奇在新四军重建中出力,但这没让他成为元帅或军事家。1941年皖南事变后,新四军损失大,叶挺被扣,项英等人牺牲。他以华中局书记身份任政委,和陈毅合作,从1月下旬到竹沟主持会议,整合部队,协调八路军南下。3月到盐城设立指挥部,传达重建决定,指示东进苏北,利用地形优势作战。部队从7000人扩到1.7万,民众自卫队数十万。11月到新兴集,整合7个师和1个旅,总9万人,推动正规化,发展到13万余人。 这些工作重要,但更偏政治指导,不是直接指挥战役。比起周恩来在南昌起义、黄埔军校的军职,或朱德在井冈山的建军,刘少奇精力多在党务和组织。1955年授衔标准要求军委委员和长期军务主导,他不在12名军委委员名单,没资格。邓小平有资格但转地方未授,粟裕也无委员身份。中央军委评36位军事家时,周恩来排第二,刘少奇不在列,说明贡献不在军事主线。 刘少奇军事生涯约3年,之后回延安管党务,如领导安源罢工、白区工作,是党内理论家,推动毛泽东思想成为指导。他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影响大,但军事建树不足以入围元帅。坊间传他辞让帅位,没史料支持,和邓小平不同。评军事家考虑全面,包括牺牲先烈,但刘少奇主功在党政和经济,不是战场指挥。 1949年后,刘少奇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参与土地改革,1950年冬在1亿人口地区推进,分田给农民,推动生产。1954年当选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主持宪法制定。1959年任共和国主席,领导经济,强调结合中国实际,不盲从苏联,推动国营经济和合作社。1961年到湖南调查农村,推动农业六十条调整政策,组织七千人大会讨论经济恢复。 1969年11月12日,刘少奇在河南开封逝世,享年71岁。1980年中央全会恢复名誉,确认贡献。
此人军衔不好评,元帅、大将都可能,他说:苏联同职务是元帅“1955年3月15日
【4评论】【1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