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军方昨天宣布,已迫使俄罗斯军队在乌克兰北部苏梅前线的一段撤退了约两公里。 苏梅这地方,离俄罗斯边境本就没多远。奥列克西夫卡镇和尤纳基夫卡镇,一个距边境5公里,一个7公里,现在成了双方死磕的焦点。乌军总参谋部在脸书上写得明白,士兵们“继续积极作战行动,以消灭敌人并解放我们的领土”。这话听着提气,背后却是实打实的硬仗。 能把俄军逼退两公里,乌军肯定没少下功夫。北部战线僵持快半年了,俄军在这一带修了不少工事,地雷阵密密麻麻,想往前挪一步都得付出血的代价。乌军这次能撕开个口子,估计是用了新到的西方装备,不然凭之前的火力,很难撼动这种稳固防线。 奥列克西夫卡镇的村民早就跑光了。剩下的几间破房子,墙面上全是弹孔,屋顶被炮弹掀得只剩骨架。乌军士兵就是在这种废墟里跟俄军周旋,白天躲在掩体里,晚上摸出去搞偷袭。有个被俘的俄军士兵说,他们最怕的就是乌军的夜袭,冷不丁就从哪个角落冒出来,打几枪就跑,根本抓不住人影。 尤纳基夫卡镇那边更惨烈。双方在镇外的玉米地里拉锯,收割机早就停了,熟透的玉米倒了一片又一片,成了天然的掩护。乌军靠着无人机指引,精准打击俄军的火力点。俄军则用重炮覆盖,把整片玉米地炸得跟月球表面似的。 乌军总参谋部这话没说满,只提“积极作战行动”,不提具体战术。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他们是想靠这种小范围推进,一点点蚕食俄军的控制区。北部战线离基辅不远,要是能把俄军往边境推得再远些,首都的安全系数就能再涨一截。 俄军这次撤退,倒不一定是打不过。苏梅前线的俄军主力,最近被调去支援顿巴斯了,留下的多是些预备役部队。这些人装备差,训练也跟不上,面对乌军的猛攻,有点顶不住也正常。但他们撤退得很有章法,没留下太多物资,显然是怕被乌军追着打。 西方那边对这消息挺兴奋。路透社专门跑去采访了乌军前线士兵,人家说新到的“海玛斯”火箭炮帮了大忙,能在俄军重炮射程外开火,打完就跑。这种机动性,让俄军的反制变得异常困难。美国国防部还特意发了份简报,说这是“乌军战术成熟的体现”。 当地的老百姓却高兴不起来。苏梅州的州长昨天接受采访时说,前线往后退两公里,意味着炮火覆盖区也跟着移动,又有几个村子得疏散。这些村民去年刚从俄军占领区回来,现在又得拖着箱子跑路,不少人坐在路边哭,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回家。 乌军现在的策略很明确,不跟俄军拼消耗,专找对方的薄弱环节下手。苏梅前线这段撤退,看着距离不长,但能在俄军防线上撕开个缺口,就能给后续部队创造机会。他们在脸书上说“解放我们的领土”,这话不是喊喊而已,每往前挪一米,都是士兵们用命换回来的。 俄军这边没怎么吭声。克里姆林宫的发言人被问到这事时,只说“前线局势正常”,避而不谈具体撤退的事。但俄罗斯军事博主们炸了锅,有人骂守军“没用”,有人分析是“战略收缩”,吵来吵去,没个统一说法。 这场仗打到现在,两公里的进退看着不起眼,背后却是双方战术的较量。乌军靠西方情报支持,总能找到俄军的漏洞;俄军则靠着火力优势,不断用炮弹弥补防线的缺口。苏梅前线这两公里,更像是个信号,说明北部战线的僵局,可能要开始松动了。 奥列克西夫卡镇的教堂顶还插着乌克兰国旗,那是去年乌军反攻时插上去的。现在旗子还在飘,只是周围的弹坑又多了几个。士兵们说,只要这旗子不倒,他们就有往前冲的劲头。这种劲头,或许比那两公里的推进更重要。 接下来就看俄军怎么应对了。是派兵增援把阵地夺回来,还是继续收缩防线?不管选哪条路,苏梅前线这两公里的变化,都可能像多米诺骨牌,带动整个北部战线的走势。乌军显然不想给他们太多思考时间,总参谋部已经放话,“积极作战行动会持续下去”。
就在刚刚俄罗斯宣布了8月18日,俄方任命的赫尔松行政长官萨利多的一则声
【6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