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香港中环的皇后大道上,看着那些曾经挂着四大家族招牌的写字楼,现在有的换了新l

曼冬看娱乐 2025-08-18 10:08:32

走在香港中环的皇后大道上,看着那些曾经挂着四大家族招牌的写字楼,现在有的换了新logo,有的窗户蒙着灰。 二十年前要是提起李嘉诚、郭得胜、郑裕彤、李兆基这四个名字,街边卖鱼蛋的阿伯都能掰着手指头跟你唠半天——那时候谁能想到,不过三四十年光景,这些曾经撑起香港半边天的家族,会变成现在这样?

先说最让人唏嘘的李嘉诚。 当年他被称为"香港超人",长江实业的股票比黄金还金贵,浅水湾1号的豪宅是无数人做梦都想参观的地方。 可这两年再去浅水湾转悠,那栋住了60多年的老房子已经挂出"出售"牌,中介说买家是内地来的科技新贵。 更绝的是,李家父子这些年像开了挂似的"卖卖卖":上海的世纪汇广场卖了200亿,香港的维港星岸项目卖了190亿,连英国的电网、加拿大的能源公司都没放过。 有人说这是"战略调整",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超人这是要"跑"。

他的大儿子李泽钜最有意思。 这些年老老实实守着家业,连绯闻都没传过,结果去年港府公布特首顾问团名单,上面愣是没他名字。 要知道他爹李嘉诚当年可是顾问团常客,这事儿搁以前想都不敢想。 小儿子李泽楷倒是活跃,搞搞科技公司、炒炒股票,可提到他大家先想起的不是商业成就,而是当年和梁洛施的绯闻,还有和腾讯马化腾打嘴仗的旧闻。 有次参加慈善晚宴,李泽楷端着酒杯跟人聊AI,结果旁边大哥李泽钜插了句"我们最近在卖英国的水厂",全场气氛瞬间冷了半截。

再看李兆基家,外人看是"清流豪门",内里却像一锅煮沸的糖水——看着甜,底下全在冒泡。 老爷子李兆基在世时,两个儿子还算安分,老爷子一闭眼,兄弟俩立马"原形毕露"。 老爷子有句"名言":"生仔多多益善,男丁优先继承",结果把俩儿子折腾得不轻。 大儿子李家杰三十多岁不结婚,急得老爷子直拍桌子,谁知道人家转头就飞去美国,用试管婴儿"搞"出三个娃,直接把继承份额攥手里。 小儿子李家诚更绝,娶了"千亿儿媳"徐子淇,八年生四个娃,其中俩是孙子,老爷子走那天,他在灵堂上笑得比谁都开心——毕竟分到的财产最多。 现在兄弟俩一个忙着"造人"巩固地位,一个忙着"晒娃"刷存在感,公司财报上的利润一年比一年薄,员工私下都说:"现在的李家,就像台老电视,画面还在,声音越来越小。 "

要说最热闹的还得是郑裕彤家。 这位被称作"亚洲巴菲特"的珠宝大王,生前把新世界集团做成香港地产界的老大哥,可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刚走两年,家族就被875亿港元的债务压得喘不过气。 2025年新世界财报显示,公司短期债务322亿,账上现金只有218亿,光利息每个月就要还十几亿。 这事儿要搁以前,郑家随便卖两栋楼就能解决,可现在连卖楼都得看买家脸色——毕竟现在香港楼市低迷,谁愿意接这么大的盘?

债务只是一方面,郑家内部的戏码比TVB连续剧还精彩。 大儿子郑家纯被老爷子钦定为接班人,结果干的事儿让人直摇头。 业务上没什么拿得出手的成绩不说,感情生活更是"狗血"。 当年他和女明星王颖妤的绯闻闹得满城风雨,后来直接把情人塞进董事局,气得家族元老拍桌子骂"成何体统"。 更绝的是,他还搞出个私生子,为了争夺遗产,现在正和孩子妈打官司呢。 二儿子郑家成也没好到哪儿去,当年和邝美云结婚又离婚,转头和蓝洁瑛传绯闻,闹得全香港都知道"郑家二少爱谈恋爱"。 现在俩儿子一个忙着"争权",一个忙着"护犊子",第三代独苗郑志刚就算再能干,面对875亿的债务,也只能干着急——就像有人跟你说"你家房子着火了,快拿灭火器",你翻遍抽屉只找到半瓶矿泉水。

要说最"狗血"的家族斗争,非郭得胜家莫属。 这位地产大亨当年英年早逝,留下三个儿子:老大郭炳湘、老二郭炳江、老三郭炳联。 本来兄弟仨挺和睦,结果被一桩绑架案搅得天翻地覆。 1996年,郭炳湘被张子强绑架,绑匪开口要20亿赎金。 按理说,兄弟俩应该赶紧凑钱救大哥,可老二老三觉得"20亿太多了",愣是没动静。 最后还是郭炳湘的老婆拿着6亿现金,跪在绑匪面前求了半天,才把人赎回来。 这事儿成了导火索,老大心里结了疙瘩,老二老三趁机抢权,公司开会变成"吵架现场",股东会变成"揭短大会"。 后来郭炳江因为罪被判了五年,老大老三更没了顾忌,一个说"我才是嫡长子",一个说"我为公司赚了更多钱",连亲妈都看不下去,公开说"这三个儿子没一个让我省心"。 现在新鸿基地产的股价,比十年前跌了整整一半,员工都说:"以前郭生在的时候,公司像台精密仪器;现在倒好,成了三个小孩抢玩具的战场。 "

这四个家族的故事,说白了都是同一个道理:时代的浪潮退去,再大的船也得自己划桨。 李嘉诚当年靠房地产和港口发家,可现在全球都在搞新能源、人工智能,他卖资产撤退,说是"见好就收",不如说是"跟不上趟了";李兆基家守着老规矩"男丁优先",结果把精力都耗在"生娃"上,公司创新跟不上,自然越做越小;郑裕彤家被内斗和债务拖垮,就像一个漏水的桶,不管怎么舀水,都填不满;郭得胜家更是把"兄弟阋墙"演到了极致,好好的一个企业,硬是被内斗拆成了"散沙"。

现在走在香港街头,还能看到李嘉诚长江中心的霓虹灯,郑裕彤新世界的玻璃幕墙,可这些曾经代表着"香港精神"的标志,现在已经没了当年的光芒。 有人说"富不过三代",可这四个家族里,有的已经过了三代,有的才到二代,就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不是因为钱不够多,不是因为人不够聪明,而是忘了"时代在变,人也要变"。

就像楼下卖奶茶的阿婆常说的:"以前卖丝袜奶茶能赚钱,现在年轻人都要喝手打柠檬茶,你不改配方,自然没人来。 "四大家族的故事,何尝不是这个道理?

0 阅读:432

评论列表

D L M

D L M

3
2025-08-18 22:38

小编去过香港没

曼冬看娱乐

曼冬看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