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东方红”卫星超重,孙家栋坚持拆掉毛主席像章,遭到众人反对,然而周总

小胖胖说科技 2025-08-17 21:16:31

1969年,“东方红”卫星超重,孙家栋坚持拆掉毛主席像章,遭到众人反对,然而周总理却说道:“你看我们人民大会堂,哪儿也没有毛主席的头像。”[紫薇别走]   北京航天城里传出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消息: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超重了,而罪魁祸首竟是密密麻麻的毛主席像章。

卫星进入最后组装阶段时,技术人员用精密天平反复称重,结果让所有人傻眼,工程师们仔细排查后发现,研制人员自发在卫星各个部件上镶嵌了大量金属像章,单枚重量虽然只有几克,但累计起来成了大问题。

长征一号火箭的推力是固定的,每增加1公斤载荷,燃料消耗就会相应增加。

超重的卫星很可能无法达到预定轨道,甚至在升空过程中坠毁。

当时正值特殊年代,像章具有强烈的政治象征意义,谁敢提议拆除?

技术团队陷入激烈争论,有人建议减少科学仪器为像章让路,有人提出调整火箭燃料配比承担风险,还有人干脆建议推迟发射重新设计。

卫星总设计师孙家栋最终决定直面问题,他通过钱学森向周恩来总理汇报了这个棘手情况,详细说明了超重对发射成功率的影响。

周总理听完汇报后,环顾人民大会堂四周,说了一句让在场所有人都松了口气的话:"人民大会堂也没有处处悬挂主席像章嘛,"他明确指示,科学工程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真正的敬意应该体现在把卫星成功送上太空。

有了总理的明确态度,技术团队立即行动起来,他们连夜拆除了大部分像章,只保留几枚作为象征。

经过十几个小时不眠不休的精确调整,卫星重量最终控制在误差范围内,工程师们用算盘反复验算推力参数,确认发射方案可行。

承载着减重后"东方红一号"的长征一号火箭在酒泉发射场成功升空,卫星不仅顺利入轨,还创造了多项纪录。

像章减重实际节省了载荷空间,为燃料预留了关键安全余量。

如果当初选择保留像章,卫星很可能因燃料不足无法进入预定轨道。

这次"像章风波"成为中国航天史上的经典案例,周总理"政治挂帅要讲科学"的批示至今还陈列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展览馆,与那4枚保留下来的像章一起,见证着特殊年代里科学精神的可贵坚守。

孙家栋后来回忆说,这次经历让他明白一个道理:实事求是才是对理想信念最好的践行。在技术面前,任何非技术因素都不能成为妥协的理由。

从"东方红一号"开始,中国航天始终坚持"每一克重量都要精确计算"的严格标准。

无论是北斗导航卫星、嫦娥探测器还是天问火星车,每个零部件的重量都经过反复优化。

那几枚被保留下来的像章如今收藏在国家博物馆,成为珍贵的历史文物。

它们记录着老一辈航天人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智慧选择,也象征着中国迈向星辰大海的务实精神。

几十多年过去了,当年的减重经验依然指导着今天的航天工程。

每当新型号卫星超重时,工程师们都会想起这段往事:在科学面前,没有什么不能舍弃的包袱。

网友热评:

“科学就是科学,政治归政治! 孙老总敢在那种环境下坚持拆像章,是真硬核!现在看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周总理那句‘人民大会堂也没挂满’真是高情商解围啊!”

“老一辈航天人太不容易了! 算盘算数据、冷库里做实验,现在卫星超重一克都要反复计算,当年拆个像章都得冒政治风险致敬!”

“笑死,现在某些项目为了‘仪式感’猛加花活, 看看人家东方红一号,连像章都能拆!务实才是硬道理!”

“周总理这句话绝了! 既尊重了信仰,又给了技术团队空间。领导的艺术就是:既要讲政治,更要懂科学!”

“科学该不该为形式让路”和“如何平衡信仰与理性”。

“如果你负责一个重大项目,领导要求加个‘政治正确’但影响效果的设计,你会怎么处理?硬刚?妥协?还是另找解法?” 评论区等你高见!

0 阅读:815

猜你喜欢

小胖胖说科技

小胖胖说科技

欢迎大家点赞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