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了H20订单的哭惨了? 工信部向腾讯、字节、阿里等大公司发函,要求他们书面解

掘密探索 2025-08-17 15:47:14

签了H20订单的哭惨了? 工信部向腾讯、字节、阿里等大公司发函,要求他们书面解释继续购买英伟达等高端芯片的原因,意在提醒这些企业要有国有民企意识,要记得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 H20芯片从一出生就争议不断。美国为了绕过对中国的芯片禁令,推出了这款“缩水版”芯片,表面上是妥协,其实暗藏玄机。 媒体爆料说,这芯片有硬件后门、软件漏洞,搞不好会泄露地理坐标数据。 更吓人的是,它还有“远程自毁”功能,一旦被激活,关键基础设施和数据中心都得瘫痪。 “这就像在自己家地基里埋了颗炸弹。”一位网络安全专家说,“企业为了算力提升和短期赚钱,把国家安全当赌注,这不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嘛!” 和以前“一刀切”的行政禁令不同,工信部这次选择了“柔性干预”——让企业写个书面说明。这一招挺高明:既给了企业自我反思的机会,又暗含“再这样下去可不行”的意思。 “这不是简单的问问,是国家在提醒企业:‘别光盯着钱,国家安全才是底线!’”一位接近工信部的人说。 其实,2024年秋天工信部就发过类似的函,要求企业解释进口芯片采购行为,这次算是再次提醒“安全红线”。 面对质询,有些企业可能会“哭穷”:毕竟,英伟达芯片在推荐算法、大模型训练这些方面效率高很多。但国产芯片也在崛起,打破了这个依赖。 华为的昇腾910B在大模型测试中,功耗只比英伟达高10%,价格却便宜一半;寒武纪的MLU370在边缘计算领域也获得了认可。 “企业现在挺难:用进口芯片可能被‘卡脖子’,用国产芯片又怕性能跟不上。”一位科技公司的高管说,“但工信部的发函,其实是在逼我们下决心——是继续当‘技术侏儒’,还是咬牙支持国产?” 在全球化时代,技术自主可控早就不是选择题了,而是必答题。美国对华为的“芯片围剿”、对TikTok的“数据安全”指责,都说明了一个道理:核心技术买不来、讨不来,只能靠自己。 但企业也有难处。某电商公司用了英伟达的GPU后,推荐算法效率提升了30%,营收也大幅增长。这种“真香”体验,让有些企业宁愿冒险也要进口芯片。 可是,当H20芯片被曝有后门时,这些企业有没有想过:一旦数据泄露,用户隐私、商业机密甚至国家安全怎么办? 工信部的发函,其实是给企业划了条“安全红线”:国家不会禁止你买,但你得证明自己“清白”。 这既是对企业的约束,也是对国产芯片的扶持。毕竟只有企业愿意给国产芯片“试错”的机会,中国才能在芯片领域真正“站起来”。 以后,中国科技企业得学会“戴着镣铐跳舞”——在追求赚钱的同时,把国家安全放在首位。 因为只有国家安全了,企业才能长久发展;只有技术自主了,中国才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场风波,或许就是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的“成人礼”。

0 阅读:0

猜你喜欢

掘密探索

掘密探索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