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郭沫若因病去世不久,他妻子于立群突然自缢身亡,原来她在整理丈夫遗物时,得知姐姐早就怀了丈夫的孩子,而自己竟然还嫁给仇人,共同生活了40年。 所有人都想不通,于立群陪丈夫走过战乱,中年又接连失去两个儿子,那么大的痛苦都扛过来了,为什么偏偏在丈夫死后选择自尽? 人们不知道,她在整理丈夫遗物时,发现了一个藏了近半个世纪的秘密。 这个秘密让她明白,自己一生的婚姻,竟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谎言! 这一切要从她的姐姐于立忱说起。 于立忱出生在一个官宦家庭,家教严格,文化修养深厚,年轻时便展现出了过人的才情。 她从小便沉浸在书香门第的氛围中,博览群书,擅长写作,常常为家里的亲戚朋友写信、写文章。 到了21岁,她已在上海《大公报》担任记者,凭借着才华和天赋,在当时的新闻界小有名气。 可是,命运似乎并未给予她过多的恩宠,年轻的她被诊断出肺病,不得不暂停事业,去日本疗养。 在那个年代,肺病几乎是无法治愈的顽疾,但她依然坚持希望通过治疗重拾自己的职业梦想。 在日本疗养期间,她的世界突然被一个人彻底改变了,那个人便是郭沫若。 那时的郭沫若,刚刚从一段失败的婚姻中走出来,饱受国内外政治风波的影响。 他的才华横溢、风度翩翩,深深吸引了于立忱。 郭沫若对这个年少成名的才女展开了猛烈的追求,并声称自己与日本妻子佐藤富子的婚姻并不幸福,根本没有爱情。 于立忱在异乡孤单无依,对郭沫若的话深信不疑,很快便陷入了这段禁忌的恋情。 于立忱对郭沫若的感情愈发深沉,并且她以为,自己这份沉溺在爱情中的热情能够换来郭沫若的承诺与真心。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事情却远没有她想象得那样美好。 她怀孕了,满心期待郭沫若会履行曾经的承诺,带她走出这段异国恋,最终娶她为妻。 但她等待的却是郭沫若的消失,甚至当她将怀孕的事实告诉他时,他的态度十分冷漠。 这击碎了于立忱所有的幻想与期待,在遭遇了郭沫若的背弃后,她感到彻底的绝望,心如死灰。 报社的资助也随之停了,于立忱只能孤独地回到上海,她独自做了堕胎手术,那段痛苦的经历让她的身心彻底崩溃,失去了对生活的所有希望与信任。 1937年的一天,她决定自杀。 姐姐的死给妹妹于立群留下了巨大的悲痛和困惑,但她无人可问,只能将这一切藏在心里。 一年后,郭沫若抛下日本的妻儿回到中国抗战。 1938年,他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的身份出现在武汉,在一次欢迎会上,他遇见了于立群。 当时于立群正处在失去亲人的脆弱时期,郭沫若利用自己是“姐姐朋友”的身份,对于立群关怀备至,却绝口不提自己和于立忱的往事。 面对郭沫若的热烈追求,于立群很快接受了他。 1939年,两人结婚。 婚后四十年,于立群彻底放弃了自己的事业。 于立群曾是上海小有名气的电影明星,婚后却成了郭沫若的全职保姆和秘书,被人称为“郭办主任”。 她为郭沫若生了六个孩子,又独自承受了两个儿子郭民英和郭世英先后离世的打击。 长期的精神压力和劳累,让于立群患上了严重的神经官能症。 1978年,郭沫若因病去世。 于立群作为郭沫若的妻子,她决定要做一件事,去纪念丈夫的伟大,为他出版文集。 正是在整理这些资料的过程中,她偶然间发现了一封信。 这封信看似普通,但却隐藏着一段令她无法想象的秘密。 随着信件内容的展开,于立群的心跳逐渐加速,眼前的世界似乎开始变得模糊,空气也变得沉重起来。 信中的内容让她感到如雷轰顶,原来郭沫若在日本期间,竟然与她的亲姐姐于立忱发生过长达三年的婚外情。 这一事实令她震惊不已,更让她无力承受的是,信中还揭示了于立忱自缢的真正原因:她的死与郭沫若密切相关。 信中写道,郭沫若对于立忱的深情承诺和最后的冷漠抛弃,是导致她极度痛苦,最终选择自尽的直接原因。 这些真相如同一颗重磅炸弹,炸得她的世界瞬间崩塌。 她从未想过,自己深爱的丈夫竟然与姐姐的死有如此深刻的联系。 她心中充满了愤怒与无法言说的悲伤,自己一直认为是亲情与爱情并行的生活,如今却变得如此扭曲。 她常常陷入深深的自责和痛苦之中,她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沉重,精神也逐渐崩溃。 终于,在郭沫若去世八个月后,悲痛欲绝的于立群做出了一个令人心碎的决定。 她选择追随姐姐的步伐,结束自己的生命。 这个故事读完,心里真的很难受。 才华和一个人的品行,真的可以是两回事。 这件事也让我们普通人想一想,在一段关系里,最重要的到底是什么呢? 也许,真诚和尊重,比什么都重要吧。 信息来源:人民网|《“抗战夫人”于立群:郭沫若病逝后自缢身亡》
林彪叛逃后,纪登奎为郑维山说情,毛主席:你头上的白头发少两根“主席,我觉得郑维
【1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