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称帝后,小舅子徐辉祖拒绝臣服,将自己关在祠堂,跪在父亲徐达牌位前哭泣。朱棣大怒,对皇后徐氏说:“我是真想杀了你弟弟。” 徐辉祖是徐达的长子,原名徐允恭,后来因避建文帝朱允炆的名讳而改名。徐达病死后,徐辉祖承袭了魏国公的爵位。 洪武二十六年,凉国公蓝玉案发,牵连甚广,朝堂上下人人自危。当时徐辉祖正在陕西练兵,不仅未受任何牵连,反而被朱元璋召回京城,负责中军都督府事务。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临终前特意命徐辉祖镇守南京金川门,将京城的咽喉要地托付给他,可见对他的信任程度。 徐家和皇室的关系很深,徐达的长女嫁给了燕王朱棣,也就是后来的徐皇后;次女嫁给了代王朱桂;三女嫁给了安王朱楹。 朱元璋死后,朱允炆登基,是为建文帝。朱允炆强力削藩,引来了朱棣在北平起兵,靖难之役爆发。 朱允炆任命长兴侯耿炳文为大将军,率军北伐。但这位以“善于防守”闻名老将显然不是朱棣的对手,在滹沱河之战中大败而归。 消息传到南京,朱允炆慌了手脚,改命曹国公李景隆接替耿炳文。 这个决定让徐辉祖忧心忡忡。他深知李景隆虽出身将门(李文忠之子),却只会纸上谈兵。果然,李景隆率领五十万大军围攻北平,却被朱棣的长子朱高炽凭借少量兵力死死拖住,最终在郑村坝遭遇朱棣回援,全军溃败。 徐辉祖主动向朱允炆请缨出征,获准后率领三万人马驰援前线, 建文三年三月,燕军南下至安徽宿州,徐辉祖利用地形优势设下埋伏,大败燕军,斩杀燕军悍将李远、谭渊,这是靖难之役中明军少有的大胜。燕军上下士气低落,朱棣甚至一度想退回北平休整。 就在这战局即将逆转的关键时刻,南京城里却传来了要命的流言。有人向朱允炆进谗言,称徐辉祖故意保存实力,因为朱棣是他的姐夫。 朱允炆听闻此言立刻下令召回徐辉祖,前线将士得知主帅被调回,军心涣散。朱棣抓住这个机会发动反攻,在灵璧大败明军。 徐辉祖在南京得知战败消息,气得捶胸顿足,却无力回天。 其实朱允炆对徐辉祖的猜忌并非毫无缘由。当时徐家内部确实存在分歧,徐辉祖的弟弟徐增寿就暗中支持朱棣,多次向燕军传递南京的军情。后来朱允炆察觉此事,将徐增寿斩杀在皇宫左顺门。 建文四年六月,朱棣率军渡过长江,兵临南京城下。负责镇守金川门的谷王朱橞和李景隆不战而降,打开城门迎接燕军入城。 当燕军潮水般涌入南京时,徐辉祖没有选择逃亡,也没有选择投降,而是带着几个忠心的家仆,径直走进了位于府内的徐达祠堂。 这座祠堂是朱元璋亲自下诏修建的,里面供奉着徐达的牌位和画像,梁柱上雕刻着徐达平定四方的战功浮雕。 徐辉祖跪在父亲的牌位前,失声痛哭起来。 此时的南京城已乱作一团。朱棣进城后,立刻派人控制皇宫,同时下令搜捕建文旧臣。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大臣相继被捕,一场大规模的清算即将开始。 接下来的几天,南京城里风声鹤唳,许多建文旧臣见势不妙,纷纷改换门庭。唯有徐辉祖,始终坚守在祠堂里。 朱棣登基后不久,终于忍无可忍,下令将徐辉祖打入锦衣卫大牢,听候发落。 消息传到后宫,徐皇后心急如焚,她知道自己的弟弟脾气倔强,更知道朱棣在清算建文旧臣时的狠辣,便穿着素服去求情。 朱棣看着跪在地上的徐皇后,脸色复杂。朱棣的几个儿子,全是徐皇后所生,后来徐皇后病死后,朱棣再未册封皇后,可见两人感情之深。 有徐皇后求情,朱棣只能放弃了严惩徐辉祖的打算,下令将其从狱中放出,幽禁于府中。 这个决定出乎许多人的意料,这其中既有徐皇后求情的因素,也有朱棣的考量,他需要通过这件事向天下人展示,自己并非嗜杀之人。 当锦衣卫将朱棣的决定告知徐辉祖时,他面无表情。他既没有感谢皇恩浩荡,也没有表现出任何悔意,只是平静地跟着侍卫回到了被监视的府中。 被幽禁的日子里,徐辉祖过着近乎与世隔绝的生活,他每天除了读书练字,就是在祠堂里静坐。有时会对着父亲的牌位喃喃自语,有时会拿出书籍仔细研读。 朱棣虽然幽禁了徐辉祖,却并未完全剥夺他的生活待遇。俸禄依旧按时发放,府中的下人也都留用。 在朱棣的心中,对自己的这个不听话的小舅子有着复杂的情感,他知道徐辉祖的忠诚并非虚伪,只是这份忠诚不属于自己。 永乐五年,徐皇后病重。临终前,她再次向朱棣求情,希望能赦免徐辉祖。朱棣看着弥留之际的妻子,最终点头答应。 但令人意外的是,当赦免的旨意送到中山王府时,徐辉祖却拒绝接受。他对传旨的太监说:“臣罪该万死,蒙陛下不杀之恩已属侥幸,不敢奢求赦免。” 这份执拗,让朱棣既无奈又敬佩。 耐人寻味的是,再徐皇后死后没多久,徐辉祖也死在了府中。徐辉祖之死,疑云重重,有自杀说,也有说是被朱棣派人毒死的。 徐辉祖死后,朱棣命其长子徐钦继承魏国公的爵位,徐家之后继续受到恩宠。
朱棣称帝后,小舅子徐辉祖拒绝臣服,将自己关在祠堂,跪在父亲徐达牌位前哭泣。朱棣大
国际大碗说
2025-08-14 20:13:46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