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国防部突然爆料!称乌克兰正策划一场"假旗行动"。 打算用无人机或导弹袭击自家城市丘古耶夫,再嫁祸给俄罗斯,目的就是破坏15日的美俄总统会谈! 俄罗斯国防部的声明震动国际社会:乌克兰安全局正秘密策划用无人机和导弹袭击哈尔科夫州丘古耶夫市的居民区或医院,再通过预先安排的外国记者将惨剧嫁祸俄军,企图在8月15日美俄总统阿拉斯加会谈前制造舆论风暴。 这场被俄方称为"教科书级假旗行动"的指控,瞬间将本已脆弱的俄乌局势推向新危险边缘,若属实,这将是现代国际关系中罕见的"自残式政治操弄";若系俄方虚构,则暴露其试图为会谈预设道德高地的深层算计。 俄国防部披露的行动方案显示,乌克兰安全局早在8月11日就以"报道前线民生"为名,将一批西方记者秘密运送至丘古耶夫市。该市距离俄乌边境仅42公里,既是乌军后勤枢纽,又因存有北约驻军遗迹而具特殊象征意义。 按照俄方说法,乌军计划在会谈前夕用"海马斯"火箭炮或土耳其制TB2无人机攻击市立第三医院,袭击后,现场记者将立即发布"俄军无差别轰炸"的图文,而乌政府则借机呼吁西方中断与俄和谈。 这种操作并非没有先例。2022年布恰事件中,双方就平民死亡责任各执一词;2023年北溪管道爆炸案,至今仍是罗生门。 但此次俄方提前72小时公开预警实属罕见,既可能是掌握了确凿情报,也不排除是为可能的会谈破裂预设伏笔。毕竟丘古耶夫作为乌控区,俄军若真实施袭击无异于政治自杀,而乌军自导自演则需承担道德破产风险。 假旗行动作为混合战经典手段,在近现代史上屡见不鲜。1939年纳粹德国伪装波兰军人袭击格莱维茨电台,成为二战导火索;2018年叙利亚"白头盔"组织摆拍化武袭击视频,促使西方空袭大马士革。 但这类操作往往依赖信息不对称,而在智能手机普及的今天,乌方若真在数十名外国记者眼皮底下造假,其难度堪比"在直播镜头前变魔术"。 更值得玩味的是俄方的反制准备。瑞典前军官瓦尔特松透露,美俄情报部门已共享乌军"舆论战手册",包括如何利用AI换脸技术伪造俄军暴行视频。 这种跨阵营的情报协作暗示:即便特朗普与普京在谈判桌上面红耳赤,双方对防止局势失控存在底线共识。毕竟2015年马航MH17被击落的教训证明,在代理人战争中玩火者终将自焚。 此次爆料恰逢美国大选关键期。特朗普需要一场外交胜利巩固摇摆州选情,而破坏和谈最符合乌克兰激进派利益,军方高层近期多次放风"任何没有乌方参与的协议都是背叛"。 这种矛盾在8月11日达到顶点:乌总参谋部宣称在苏梅州反攻收复两村,同日俄军却用FAB-3000巨型航弹将乌军一个机械化旅炸回出发阵地。战场僵局使得基辅更渴望用非常手段绑架西方政策。 但泽连斯基政府未必是最大输家。欧盟已启动第19轮对俄制裁草案,德国总理更放话"不会接受没有乌克兰的和平"。 俄方此时抛出假旗指控,客观上为欧盟内部主和派提供了刹车理由,若乌克兰真被坐实"战争贩子"形象,布鲁塞尔很难再为其背书。这种"以攻代守"的策略,与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时俄方操作如出一辙。 现代战争的特殊性在于,任何假旗行动都难逃技术验证。商业卫星公司Capella Space已承诺实时监控丘古耶夫;区块链平台Arweave则可对记者拍摄素材进行时间戳认证。 俄方更大胆放话欢迎国际观察团进驻该市,这种底气或许源于"雪崩"电子战系统的部署,它能瘫痪半径50公里内所有无人机导航信号,使预设袭击根本无法实施。 这场博弈的终极裁判将是全球网民。TikTok上假旗挑战话题已获19亿次观看,网友自发对比历史冲突中的摆拍案例;专业事实核查组织Bellingcat则建立开源情报工具包,供公众验证战场视频真伪。当信息战从精英垄断走向全民参与,传统假旗行动的生存空间正被急剧压缩。 最乐观情景是俄方预警迫使乌方放弃行动,会谈如期举行。但考虑到乌国家安全局与军方存在派系斗争,局部失控风险仍在。 中间路线是袭击虽发生,但被第三方技术手段当场拆穿,反而加速和谈进程,类似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中的"苏联潜艇事件"。最悲观可能是袭击成功栽赃,触发北约第五条集体防御条款,届时特朗普将面临"对俄开战还是承认被骗"的致命抉择。 历史总是押着相似韵脚。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前,塞尔维亚情报头子早已警告青年党人不要刺杀斐迪南大公;2003年伊拉克战争前,鲍威尔在联合国摇晃的洗衣粉试管成为世纪笑柄。 如今丘古耶夫的这出戏码,或许只是大国博弈中又一场"罗生门"的序幕,区别在于,当代观众已不再满足于被动接受"官方真相"。
就在刚刚乌克兰突然宣布!2025年8月12日,乌克兰国防部情报总局公开承认:
【9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