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家中企发布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与俄罗斯客户签订的三份飞机租赁合同因俄乌冲

旅行看世界 2025-08-14 11:26:05

近日,一家中企发布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与俄罗斯客户签订的三份飞机租赁合同因俄乌冲突受阻,多次尝试召回飞机均告失败。另一家企业同样遭遇困境,租给俄方的6架货机仅收回1架,剩余5架仍被扣留。截至目前,至少26架中资背景的飞机滞留俄罗斯,部分企业通过保险索赔挽回损失,但更多仍深陷法律与政治泥潭。 俄罗斯政府以反制西方制裁为由,2022年签署总统令,强制将外国租赁飞机重新注册为俄资产,并禁止出境。这一政策表面是“反制裁”,实则是以国内法凌驾国际规则,单方面撕毁商业合同。中企飞机虽非主要目标,但因多数通过境外子公司(如加拿大、爱尔兰注册)持有,法律上被归为“西方资产”,成了俄方博弈的牺牲品。 山河智能子公司AVMAX成功获赔1.64亿元,关键是其投保了美国承保的“战争险”,而日发精机因保单条款模糊,至今仍在法庭苦战。更讽刺的是,赔偿金多来自西方保险公司,俄罗斯航司却继续使用这些飞机,形成“美国买单、中国收钱、俄罗斯用机”的荒诞三角。 尽管两国官方强调战略协作,商业利益在政治危机前依旧脆弱。俄方扣押行为直接违反《芝加哥公约》的飞机国籍登记原则,却因司法壁垒让中企维权无门。部分网友质疑:“战略伙伴为何不能特事特办?”但现实是,俄罗斯连本国公民海外资产都被西方冻结,哪会为几架飞机破例? 中资企业已加速“去俄化”,渤海租赁一边计提减值,一边靠欧美市场租金上涨创收;山河智能拿到赔款后,转头增购16架新飞机。这场危机暴露的不仅是地缘风险,更是全球航空业“法律套利”的软肋——飞机注册在避税天堂,出事时却找不到法律盾牌。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0
旅行看世界

旅行看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