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6年,投降元朝的大将吕文焕,质问被俘的文天祥:"我死守襄阳6年,丞相为何还

平原隐者吖 2025-08-14 11:20:02

1276年,投降元朝的大将吕文焕,质问被俘的文天祥:"我死守襄阳6年,丞相为何还骂我是乱贼?"文天祥盯着他,一字一句说:"大宋将亡,你是罪魁祸首!你不是乱贼,还有谁是?连三岁小儿都骂你,何止是我!”     1267年冬,吕文焕接过京西安抚副使的印信时,不会想到自己将在此书写一段悲壮的守城史。     元将阿术与刘整率十万大军合围襄阳,在城西南、东北修筑城堡扼守水路,于城西城南设立栅栏阻断陆路,更在迎旭门外筑起战台锁死宋军水师通道。     这座号称“城池坚深,兵储支十年”的军事要塞,在铁桶般的围困中渐成孤岛。     六年里,吕文焕并非坐以待毙。     1270年春,他亲率一万五千步骑、百余兵船突袭元军万山堡造船基地,却遭张弘范伏击溃败。     每当巡城望见南方天际,这位守将常“南望恸哭”,只因城中薪柴断绝,士卒拆屋为薪;麻布耗尽,军民缉麻为衣。     而临安朝廷的援军屡屡折戟,张世杰败于赤滩圃,夏贵溃于虎尾洲,范文虎两度驰援皆全军覆没。     唯一穿透封锁的是张顺、张贵兄弟率领的三千敢死队,他们冲破汉江木桩阵送来盐布,张顺战死,张贵突围求援时被俘牺牲。     吕文焕含泪斩了元军派来示威的四个降卒,为二张立庙祭祀。     至1273年正月,元军调来回回巨炮,百斤石弹摧垮樊城防线,全城惨遭屠戮。     正在这时,忽必烈发来诏书曰:“尔等据守孤城,于今五年,势究援绝,如数万生灵何?”     这位坚守六年的将领最终选择开城,城陷时,襄阳粮械俱罄,守军眼眶深陷如鬼,刀枪举起时手臂都在颤抖,六年死守已经榨干了襄阳城。     襄阳之战,乃宋元战争的关键战役,襄阳失守使南宋失去长江防线,元军以襄阳为跳板,顺江东下,很快兵临临安城下,南宋朝廷在惊恐中投降,延续了三百余年的赵宋王朝就此终结。     1276年伯颜兵临临安时,吕文焕已是元军南下最锋利的刀刃,当南宋使团前来谈判,他目睹文天祥因痛斥伯颜失信被俘获。     吕文焕心情复杂,他试图辩解,文天祥却转而骂道:“国家不幸至今日,汝为罪魁,汝非乱贼而谁?三尺童子皆骂汝,何独我哉!”     文天祥被押解北上途中,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明志,吕文焕却在元朝官袍加身,1286年安然致仕,十二年后寿终正寝。     表面上看,似乎是活下来的吕文焕赢了。     但文天祥殉国后,南宋遗民争相传抄其《指南录》,连文凤读后慨叹:“身后声名满世间,孤魂万里朔风寒。何年得见忠臣传,且把君诗当史看。”     而吕文焕纵是有“守襄六年,古无有也”的辩解,终究被钉在“背国降元”的耻辱柱上。     不过且试想,六年烽火中,南宋朝堂可曾有一日停止过内斗?援军可曾齐心合力?     南宋朝廷的腐败无能、权臣贾似道的专权误国、军队的战斗力低下,都为襄阳的失守埋下了伏笔,吕文焕仅凭以人,无论如何都无法改变历史的走向。     腐朽的王朝早已在精神上自毁长城,文天祥痛斥的“罪魁”,实则是替整个统治集团背负了历史罪责。     他坚守的也不是赵氏社稷,而是“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的精神气节。

0 阅读:75

猜你喜欢

平原隐者吖

平原隐者吖

人,在不在江湖,都会身不由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