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中国的最大作用不是帮助了中国改革开放事业,也不是促进了中国科技,教育,企业管理以及外贸的发展,而是作为一个长期对手对中国产生的压迫感,逼迫中国韬光养晦,逼迫中国以美国成就为榜样持续发展自己,最终把中国逼成了现在的状态,与美国成为世界唯二的两个超级大国。 上世纪80年代中美刚热络那会儿,美国确实通过技术转让、经贸合作给过些甜头,比如通用汽车在上海设厂,波音把生产线搬到中国,但这些帮扶跟后来的“压迫式激励”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最明显的就是在科技领域的卡脖子倒逼,90年代美国联合盟友搞出个《瓦森纳协定》,把中国排除在高端技术共享圈外,芯片制造设备、精密仪器想买都得看脸色;2018年特朗普政府直接抡起大棒,对华为实施全面制裁,断供芯片设计软件和代工服务,结果呢? 华为把压箱底的鸿蒙系统推了出来,2024年装机量突破8亿台,成了全球第三大移动操作系统;中芯国际咬牙攻克14纳米工艺,2023年芯片自给率从2019年的17%提到了38%,美国商务部后来发报告吐槽,对华芯片管制反而让中国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三年涨了76%,成了全球增长最快的领域。 军事领域更是典型的“你追我赶”,美国在亚太搞岛链封锁,航母战斗群常年在南海晃悠,2016年甚至派双航母编队施压,这倒逼中国下狠功夫搞国防,歼-20隐身战机2017年列装,福建舰2022年下水用上电磁弹射,反舰弹道导弹东风-21D更是被美军称为“航母杀手”。 2023年中国国防科技专利数量首次超过美国,军舰下水总吨位连续五年全球第一,这些成就背后,美国的军事威慑怕是起了不小的“鞭策”作用。 经济上的较劲更耐人寻味,美国2018年挑起贸易战,对37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关税,本想打垮中国出口,结果中国外贸总额从2018年的4.6万亿美元涨到2023年的6.2万亿美元,对东盟出口占比从12%提到17.6%,反倒加速了去美国化的贸易布局。 而且,就算美国限制了中国企业投资,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额还是没降反升了,2023年在新能源领域的海外投资达750亿美元,把光伏、电动汽车产业链铺到了全球各地。 连教育领域都透着这种压迫式成长,美国收紧中国留学生签证,STEM专业拒签率一度高达30%,结果中国本土高校在QS排名里节节攀升,清华北大2024年跻身全球前20,中科院在自然科学领域的论文引用量连续八年世界第一,2023年中国研发投入占GDP达2.55%,超过欧盟,其中基础研究占比从2015年的5.2%提到12.3%,这些都跟美国的技术封锁脱不了干系。 说到底,美国这几十年的操作,就像给中国套了个成长加速器,它想通过压迫让中国屈服,却没算到中国骨子里有股越挫越勇的韧劲。 当然,把中国的发展全归功于美国的压迫也不客观,毕竟是中国自己抓住了每次压力转化的机会,从韬光养晦到主动突破,靠的是14亿人的苦干和制度优势。 现在中美成了全球唯二的超级大国,美国怕是心里五味杂陈——自己亲手“逼”出个旗鼓相当的对手,这剧本怕是当初没料到。 不过话说回来,这种良性竞争只要不越界,对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未必是坏事,就怕美国还没适应二人转的格局,还想搞独角戏那套,那就真成了自寻烦恼。
美国对中国的最大作用不是帮助了中国改革开放事业,也不是促进了中国科技,教育,企业
寂寞吞噬灵魂
2025-08-13 14:21:2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