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绝对不能惯着印度了,应该趁他病要他命,减轻我们边境的压力,中国不要拉印度出坑,最好让印度待在坑里出不来,因为印在上合组织和金砖成员国就是搅屎棍,处处跟中国唱反调。这次要是帮了印度,回头印度人就认为中国迫于他们的国力强大才配合的,一旦他们走出困境,又会毫不犹豫的反咬一口。 作为创始成员国,印度本该和中国一道推动多边合作,可实际表现却让人瞠目结舌。去年上合组织谴责以色列侵略行为,印度却连夜发声明 “划清界限”,声称 “未参与讨论”。 更离谱的是,在巴基斯坦举办的上合峰会,印度居然拒绝签署支持 “一带一路” 的联合公报,理由是中巴经济走廊经过克什米尔。可明眼人都知道,“一带一路” 项目从来不涉及主权认定,这分明是故意给中国难堪。 在金砖机制里,印度同样不消停。2023 年南非峰会前,印度单方面反对建立 “金砖一篮子货币”,坚持推动以卢比为核心的结算体系。 讨论扩员时,又要求新成员国必须支持印度 “入常”,导致埃及、埃塞俄比亚等国强烈反对,会议险些崩盘。这种把双边争端带入多边框架的做法,早已把 “合作共赢” 抛到九霄云外。 印度前脚刚跟美国、日本在南海搞联合军演,后脚就派导弹驱逐舰 “迈索尔” 号、反潜护卫舰 “基尔坦” 号开进菲律宾马尼拉港,8 月 4 日与菲律宾在南海所谓 “争议区域” 开展联合巡航。 更值得玩味的是,印度向菲律宾出口的 “布拉莫斯” 导弹,被菲律宾视为对抗中国舰队的 “航母杀手”。 这种 “越界掺和” 的行为,本质上是想借南海问题牵制中国,为边境谈判增加筹码。可他们忘了,中国外交部早已明确表态:南海是中国核心利益,容不得任何域外国家指手画脚。 经济层面,印度更是陷入 “搬起石头砸自己脚” 的怪圈。今年 5 月,印度净外国直接投资(FDI)暴跌 99%,全年数据同比骤降 96.5%,创下历史新低。 美国又火上浇油,以 “进口俄罗斯石油” 为由对印度输美产品加征 50% 关税,直接冲击印度药品、汽车零部件等支柱产业。 更讽刺的是,印度雄心勃勃的 “制造业回流” 计划,因基础设施滞后、土地征用缓慢等问题,制造业占 GDP 比重不升反降,从 15.4% 跌至 14.3%。 这种情况下,印度本应寻求与中国合作,可莫迪政府却选择 “斗气”—— 一边拒绝中国疫苗援助,一边高价从欧美采购;一边限制中国 APP,一边放任美企收割市场。 历史经验也反复证明,印度的 “反咬” 是家常便饭。1951 年中国勒紧裤腰带支援印度 66 万吨粮食,换来的却是 1962 年边境冲突;2020 年加勒万河谷事件中,印度违背共识越线挑衅,导致中方 4 名官兵牺牲。 更令人心寒的是,印度在接受中国援助后,往往反手就搞小动作:2021 年中国捐赠的疫苗刚抵达,印度就派船在仁爱礁附近滋事。2024 年中印元首会谈刚释放缓和信号,印度四个邦就组团窜访台湾,创下地方官员访台规模之最。这种 “吃中国饭、砸中国锅” 的行为,任谁都得寒心。 如今印度陷入多重困境:经济衰退、外资撤离、军事冒险遇挫,甚至连美国都开始 “甩锅”。特朗普公开称印度是 “死亡经济体”,财政部长贝森特直言 “印度不是全球重要角色”。这种情况下,印度若想摆脱困境,本应与中国相向而行,可他们却选择继续玩火。 7 月 23 日,印度在印巴边境举行大规模空军演习,派出 “阵风”“幻影 - 2000” 等战机秀肌肉;8 月 4 日,又与菲律宾在南海开展联合军演,妄图转移国内矛盾。 中国的善意从来不是无底洞,2013 年台风 “海燕”,中国第一时间援助菲律宾 2 万吨大米;2021 年疫情肆虐,中国向印度提供 5000 台制氧机和 2156 吨医疗物资。 可这些善举换来的,往往是对方的得寸进尺。正如外交部所言:人道主义援助可以有,但必须以尊重中国主权为前提。印度若真想得到帮助,首先得停止在边境的蚕食行动,停止在多边机制中的拆台行为,停止在南海的越界搅局。 这场博弈的本质,是印度在 “战略自主” 与 “大国野心” 之间的摇摆。他们既想享受中国市场的红利,又想抱住美国大腿制衡中国;既想在金砖机制中提升话语权,又不愿承担相应责任。 可现实是残酷的:国际政治没有 “骑墙派” 的生存空间,更没有 “两头通吃” 的好事。印度若继续在对抗与合作间玩火,最终只会沦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 未来的路怎么走,主动权在印度手里。是继续跟着美日一条道走到黑,还是与中国共建 “亚洲世纪”?这道选择题的答案,或许很快就会揭晓。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中国的底线不容挑战,善意不会被滥用。正如加勒万河谷的雪山见证的那样,中国爱好和平,但从不畏惧战争;中国愿意合作,但绝不姑息背叛。
中国绝对不能惯着印度了,应该趁他病要他命,减轻我们边境的压力,中国不要拉印度出坑
非常盘点中
2025-08-12 14:37:00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