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张群对蒋介石说:“熊式辉给我来信了,说在外面过得不如意”。蒋介石听后,叹了口气,说:“堂堂的国军二级上将竟被捉去坐了班房,真是颜面扫地,你让他回来吧,别在外丢人了” 熊式辉出生在江西安义一个普通家庭,1893年那年,家里条件一般,他就早早进了江西陆军小学,1908年毕业。接着1911年升入南京陆军第四中学,还加入同盟会,参与辛亥革命。民国成立后,1913年他进了清河陆军预备学校,1915年从保定军校第二期毕业,投身护国讨袁战役。1921年去日本陆军大学深造,1924年回国,任广州云南军讲武堂教育长。 1926年北伐开始,他当独立第一师党代表,1927年部队改编为十三军,他升副军长兼师长,还出任江西省政府委员。1928年任第五师师长,调上海警备司令,1930年指挥江苏浙江安徽军事行动。1931年12月接江西省主席,干了十年,推行行政改革,分设九个行政区,兴建南昌市政设施如湖滨公园和桥梁。1933年兼南昌行营办公厅主任,1935年当选国民党五届中央执委。这些年头,他一步步爬上来,靠的就是军事背景和行政能力,在国民党政学系里成了核心人物。 抗战胜利后,熊式辉被蒋介石看中,1945年8月21日回国筹建东北行营,9月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东北行营主任及政治委员会主任委员,主管东北军政事务。10月12日飞抵长春,13日会见苏联马林诺夫斯基元帅,多次去苏联指挥部谈判接收事宜。11月15日因部队运输受阻,行营从长春撤到山海关,两天后到北平。1946年3月5日返回东北,行营移沈阳。杜聿明生病后,郑洞国代理保安司令,但部队屡遭挫败,城市接连丢失。蒋介石不满,1947年派陈诚接管东北,熊式辉调任战略顾问委员会委员,这是个闲职,他拒绝就任,直接去香港。东北那段日子,本来是高光时刻,可军事上没把控好,导致局面崩盘,这也成了他和蒋介石决裂的起点。 到了香港,熊式辉租海边寓所,1949年后旧部涌来避难,他起初给钱接济,后来人数太多,求警方驱散。警方转而怀疑他护照伪造,英国当局下令逮捕。他试图用假护照去南美,花500美元买护照,到移民局办理签证,被英国帮办认定假的,关进牢房。聘请律师后,经过审理,缴纳罚金出狱。旧识嘲笑传开,他觉得丢脸,转去曼谷。在曼谷,他租赁厂房,开办纺织厂,1949年后正式运营。借鉴江西经验,大规模投入,招聘数百工人,采购原料堆满仓库。多条产线并行,产品入市却发现竞争激烈,其他工厂成本低,价格便宜。货物积压,资金链断裂,欠薪累积,员工聚集堵路。他无路可走,坐桌前写信给张群,描述曼谷经营失败,生活困顿,询问能否赴台。 张群收到信,走进蒋介石书房,复述内容。蒋介石回应,让他返回,避免在外耻辱。张群回信,熊式辉1954年7月24日从香港乘飞机抵达台北,落地松山机场。安居台中住所,不再涉政,每日晨起散步,陪家人闲坐。偶尔与孙立人会面,交换报纸。日子平淡延续,1974年1月21日因病在台中去世,终年81岁。熊式辉一生从军校起步,到江西主席,再到东北主政,本该稳稳收场,可东北失利后,一切变味。香港被捕、曼谷破产,这些事让他从上将变成普通人,靠老关系回台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