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1974年,90岁的杨森迎娶了17岁的张灵凤,洞房之夜,就在杨森要行房时,张灵凤

1974年,90岁的杨森迎娶了17岁的张灵凤,洞房之夜,就在杨森要行房时,张灵凤哭着说:“你一生娶了12个老婆,有哪一个是真心爱你!”一年后,张灵凤生下了一个女儿。 杨森这个人,在四川老一辈的茶馆里一提名字,十有八九有人能接上几句。广安出来的,1884年生,那年月正是清末的尾巴。家里不穷,有点底子,少年时整天舞刀弄枪,家里人拦不住。那时四川的冬天潮得很,屋外竹林晃着,屋里有人打拳的声音,隔几条巷子都能听到。 军伍对他来说不算意外的归宿。清末民初,地方豪强各自为政,就像一口破了洞的锅,谁都想伸手搅一搅。他年纪轻轻进了川军,胆大、脑子转得快,还会看风向。在派系斗得最厉害的那几年,他能一度压过刘湘,手里七万多人马,几座大城说得上话。那种时候,他走在成都的街头,眼神一抬,前面的人都自觉让路。 1926年是个转折点,他的势力顶到了顶点,可棋局上的风向一变,他跟刘湘斗了一场,输了。兵权缩了,脸面也收敛了,但底子还在。抗战爆发,川军出川,他的部队编进国民政府序列,归薛岳指挥,后来又转到第九战区。淞沪会战、武汉会战、三次长沙会战,都有他的兵影。泥水、弹片、硝烟,带回来的不仅是军功章,还有长长的伤员名单。1938年,他升到第六军团军团长兼第二十军军长,肩上的星星闪得扎眼。 打完仗,他没就此淡出。内战收尾,他去了台湾。那时候的他,不再穿军装,坐在总统府的办公室里,名片上印着“国策顾问”。也出现在体育活动上,当过中国奥委会主席。台北街头偶尔能见他出席活动,西装挺括,拄着拐杖,眼睛还是那种审人的神色。 可要说让人记得最牢的,还是他的婚姻史。十二个妻妾——这是坊间传得最凶的数字。娶人这事,他很少讲究情投意合,更多是看准了就要。有姑娘家出身殷实,父亲死活不肯,没多久家里的生意就出岔子,进货断了,账收不回来。日子一紧,人就松口了。有的干脆是部下的女儿,父亲心里清楚得很,拒绝是找不自在。 有一位长得极漂亮,当年在女子中学里被叫作“校花”,嫁进杨家后受宠,还被送去大学。可年轻人的心事藏不住,在学校跟同学恋爱了。传说一旦传到杨森耳朵里,结局不妙。版本很多,有的说被冷落,有的说更糟,这些细节现在已经难考,但那种“命运在别人手里”的味道,是跑不掉的。 这些婚姻摆在一起,像一张旧照片,照片背面写的不是情话,而是交易的条件。军阀的婚姻,本来就掺着家族、利益、权势,感情只能靠边站。 到了晚年,他的名字又因为一桩婚事被炒热。据说是1974年,他已经九十岁了,在台北以招秘书的名义,娶了个十七岁的女学生张灵凤。故事里说,一年后这姑娘还为他生了个女儿。光是这些元素——九十岁、十七岁、孩子——就够街坊邻居嚼上半个月了。 时间线倒是对得上。那几年他确实在台北,直到1977年才去世。但翻报纸、查档案,这事在当年的主流媒体里找不着影子,没有婚姻登记的公开记录,讣告里也没提。多半是在回忆文章、坊间故事里流传开来,像风一吹就变了味的瓜。 讲真,这故事既可能是真事,也可能是人们喜欢添油加醋的传奇。对于爱听热闹的人来说,真实性不是最重要的。高龄将军、年轻妻子、生女这样的情节,放在哪个年代都够吸引眼球。它能流传下来,说明它戳中了人们对“权力晚年”的想象:有人觉得这是老当益壮,有人当成笑话看。 要分清楚,杨森的军旅、官职,这些有硬邦邦的档案作证;十二妻妾的确切人数、晚年的婚事细节,没那么牢靠,只能当作传说去听。它们或许发生过,或许只是人们讲故事时顺手加上的一笔,但不妨碍它们成为别人聊起杨森时必提的段子。 一个人能跨过清末、民国、台湾的几十年,从枪林弹雨走到西装革履,从川中的军阀到台北的顾问,这本身就是传奇。至于婚姻里的那些人,那些故事,不管是出于真心、无奈,还是别的原因,都被锁在那个时代的相框里。相框外的人,只能透过几句传闻,去猜当年的心情。 杨森这一生,留给后人的,是一长串军功与官衔,还有一堆说不清、证不全的故事。有人当作史料,有人当作茶话。时间一久,真假混在一起,也就不再那么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