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佩斯拉着三年没接到戏的刘佩琦说:“老弟,来拍电影不?”刘佩琦懵了,觉得自己早被圈里忘了,可陈佩斯接下来的举动,让他记了一辈子。 陈佩斯都是大家的老熟人了,当年央视他的小品谁会没看过? 而这刘佩琦,大家可就迷了。 他其实和陈佩斯是一个爱好,俩人都是话剧演员,曾经他可是三年接不到戏。 1985年的大夏天,在北京电影制片厂门口, 刘佩琦蹲在树凉荫儿底下,手里攥着简历,今天又是失败而归。 他瞅着厂里头进进出出的人,心里头跟猫抓样。 这都三年了!整整三年,没一个剧组肯要他演戏。 人家背地里都喊他“刺头”,嫌他事儿多,不好伺候。 要说刘佩琦这“刺头”的名声,那可不是白来的。 他打小在天津胡同里撒野长大,十分倔儿。 5岁那年,他爹拿藤条抽着他扎马步,小膝盖抖得很,但硬是咬着牙不喊一声疼。 13岁在学校宣传队跳《牧马之歌》,领舞的靴子丢了,别人劝他糊弄过去算了,他偏不! 满大街贴“寻靴启事”,非要把事儿弄个明明白白。 这股子“认死理”的劲儿,后来可没少给他惹祸。 1975年好不容易穿上了军装,进了文工团。 这回心想着总算能摸到舞台边儿了,可他那张嘴,太直! 看见不顺眼的,管你是班长还是排长,噼里啪啦往外撂大实话。 得!没几天,就被发配到炊事班蒸馒头去了! 别人这回觉着他该蔫了吧?他偏不!夜里等战友都睡了,他偷偷爬起来,在水泥地上压腿、练功。 三年馒头蒸下来,面团是越揉越软和,他刘佩琦的骨头,更硬了! 后来转业回地方,考上了军艺,本事是有了,可那脾气一点没改。 为同学打抱不平,他敢带头交白卷,剧组里投资方塞进来个“关系户”,演得跟屎一样,他敢当着导演面摔剧本! 一来二去,圈里人都知道这主儿,本事是有,可太“轴”,不好管! 谁敢用他? 就这么着,混到1985年,眼瞅着三十岁了,还是没个稳定的工作。 试镜跑得腿都细了,回回都是“等通知”,然后就没信儿了。 他心里头总是憋着股气,老子是块演戏的料!不能就这么认栽! 这个时候,他正蹲在树荫下琢磨着,今儿个要是再没戏,是不是真得去瞅瞅仓库管理员那活儿? 正搁那儿胡思乱想,一个身影晃过去。 咦?那不是演小品的陈佩斯吗? 陈佩斯刚给自行车打完气,一抬头,瞅见树底下蹲着个人。 陈佩斯推着车走过去,咧嘴一笑:“老弟,瞅你这架势,当过兵?” 刘佩琦一愣,赶紧站起来,点点头。 陈佩斯这人也是老实人,直接把手里刚拿到的《二子开店》剧本打开,指着里头一个叫“麻杆”的角色:“中!就你了!这角色,嘴笨心实,跟你这劲儿,活脱脱一个模子刻的!” 刘佩琦一听,跟做梦一样! 他紧张的攥着《二子开店》的剧本,里头那“麻杆”,是个结结巴巴、心眼实在的小混混。 为了演活这结巴劲儿,刘佩琦天天对着家里那块裂了缝的破镜子练,舌头都快捋不直了,嘴角磨出血泡也不停。 拍那场被城管追着跑的戏,导演喊“开始”,他甩掉鞋,光着脚丫子在滚烫的柏油路上玩命狂奔! 脚底板磨出血泡,都跑破皮了钻心地疼,他愣是咬着牙,把戏演完。 收工的时候,陈佩斯溜达过来,啥也没说,塞给他一管烫伤膏。 刘佩琦捏着那管药膏,他知道,陈佩斯懂他,懂他这股子为戏拼命的“傻劲儿”! 后来电影上映,“麻杆”这角色火了,观众记住了这个结结巴巴、却透着股憨厚劲儿的小人物。 这下子,刘佩琦摸着兜里那比群演多七倍的片酬,再想想地下室里日子,鼻子一酸。 这三年,没白熬!陈佩斯没看走眼! 打那以后,刘佩琦那股子“戏比天大”的轴劲儿,再没人说是“刺头”了,反倒成了金字招牌! 演《秋菊打官司》,他提前半个月蹿到陕西山沟沟里,跟老乡同吃同住,看人家咋吵架、咋抽烟、咋跟婆娘拌嘴。 电影里那场他泼巩俐一脸洗脚水的戏,剧本里压根儿没有! 是他自个儿琢磨出来的,把个窝囊又混蛋的家暴男演得入木三分! 就凭这,愣是捧回个东京电影节的奖杯! 后来演《大宅门》里的白三爷,更是绝了! 贪财好色的,模样硬是让他演得牙痒痒。 如今,刘佩琦早成了响当当的“戏骨”。 可他那股子劲儿,一点没丢。 快七十的人了,每天雷打不动早起练功。 他总说,多亏了陈佩斯当年拉他那一把,可明眼人都知道,要不是他自个儿骨头里那股子“宁折不弯”、为戏拼命的倔劲儿,再亮的伯乐,也点不亮一块顽石! 这世道,抄近道的人海了去了,可像刘佩琦这样,肯在没人看见的旮旯里,把根往土里死命扎的“笨人”,才能长得直,站得稳,经得起风雨! 主要信源:(网易房产——对话刘佩琦:“老戏骨”是怎样炼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