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诬告事件中的男主肖同学,我们在同情其遭遇的同时,也从侧面证明了中国教育的另一种失败。 郑强教授曾痛心疾首地指出了这种失败现象,就是男孩没有男孩样儿,越来越柔弱,缺乏阳刚之气,大学里谈恋爱闹分手哭哭啼啼、寻死觅活的都是男生,而这种现象的形成主要在高中阶段教育,甚至更早。 肖同学已经19岁了,面对的杨某女,不是社会上的什么黑社会人员,只不过是比他大四五岁的学姐。听事件录音,杨女说话像机关枪、咄咄逼人,而肖同学声音软弱、唯唯诺诺,没有做错事却连“湿疹挠痒”的辩解都没有,只是一味求饶,甚至被逼连写了三次道歉书。即使他当时不知道怎么处理,也完全可以求助家人,致使“道歉信”成了杨女嚣张跋扈的“把柄”。 “18岁”成人仪式,哪个学校哪个家长都搞,但学校和父母似乎重视的只是仪式,从没有人认真告诉他们男孩应该怎么“成人”,女孩应该怎么“成人”?“少年强,则国强”,恐怕也更多地是说给中国少年男儿的吧。 如果中国男人从少年、青年时就缺乏男子汉气概,遇事怕事、躲事、不抗事、息事宁人,即使学霸又有何用?如何在国家民族大业中保家卫国、担当重任、中流砥柱? 目前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到社会和家庭,男女性别关系中阴盛阳衰的现象日趋明显,女权主义思潮日趋严重,武汉大学事件中恰恰呈现了男弱女强的两个极端案例,这才是我们社会、学校和家庭值得反思和警惕的地方。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