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3岁小红军罗玉琪过草地时突然腹痛不止,碍于女同志就跑远处去方便,不

墨舞风华姿 2025-08-10 18:22:47

1935年,13岁小红军罗玉琪过草地时突然腹痛不止,碍于女同志就跑远处去方便,不料返回后竟发现草地已空无一人...... 罗玉琪,1920年7月生在四川阆中一个穷苦农民家。家里靠几亩薄田过活,住的是漏雨的土坯房,吃的是野菜稀粥,能啃口粗粮都算奢侈。他从小干农活,晒得黝黑,脚底满是老茧。尽管穷,父母还是让他读了两年私塾,认得几个字,这在村里算稀罕事了。1933年,红军来到阆中,宣传打土豪分田地,13岁的罗玉琪被这种平等的理想点燃了心火,瞒着爹娘报名参军,成了红四方面军的小红军。 刚入伍,他干的是送信、搬物资的活儿。别看个子小,他背着大包袱翻山越岭,愣是不喊累。跑得快,身手敏捷,常被派去探路送信,部队里都夸他机灵。长征开始时,他才14岁,穿着破布鞋,扛着比自己还高的步枪,走在队伍里,硬是跟得上那些老兵的步伐。 1934年10月,长征拉开序幕。罗玉琪跟着部队经历枪林弹雨,物资短缺是家常便饭。他见过战友饿倒、病倒,自己也学会了怎么包扎伤口,怎么把薄毯让给更需要的人。翻夹金山时,脚冻得没知觉,他咬牙坚持;渡大渡河时,冒着炮火搬木板,差点被水冲走。这些苦难,把一个懵懂少年锤炼成了铁打的战士。战友们喜欢拍着他的肩叫他“小英雄”,他也越来越觉得自己肩上扛的责任不轻。 1935年夏,红军进入川西北的松潘草地。这地方海拔高,沼泽遍布,表面是草,底下是泥潭,稍不留神就陷进去。湿冷的风吹得人骨头疼,野菜草根是唯一能填肚子的东西,水只能喝沼泽里浑浊的泥水。那几天,罗玉琪肚子一直不太舒服,可他不想拖队伍后腿,硬扛着不说。那天,腹痛突然加剧,像刀子在肚子里搅。他见队伍里有女同志,脸皮薄,不好意思当场解决,低声跟旁边战友打了招呼,就捂着肚子跑远了。 跑到一处草丛后,他忍着疼处理完,起身时天已经暗了,细雨飘下来,湿透了他的破军装。他急忙往回赶,可到了原地一看,傻眼了——草地上啥也没有,部队的影子都找不着。脚印被雨水冲得模糊,他扯着嗓子喊了几声,风把声音吹散了。13岁的他,孤零零站在这片危机四伏的草地上,腿软得差点站不住。 他凭着记忆往前走,脚下的泥泞拽着他,每一步都费劲。雨越下越大,寒气从湿透的鞋子往身上钻。他走着走着,体力快撑不住了,心里的慌乱也压不下去。就在这时候,远处隐约传来人声。他眯着眼看过去,几个模糊的身影在雨里晃动。走近一看,是三连连长李玉胜带着二十多个掉队的战士。李玉胜瘦得像根竹竿,脸被风霜刻得硬朗,看见罗玉琪,拍拍他肩膀,没多说废话,直接把他拉进队伍。 李玉胜不是光靠吼就能服众的人,他带着这群掉队的人成立了临时党支部,把大家拧成一股绳。罗玉琪年纪最小,却主动要求照顾伤员,用破布帮腿受伤的战友包扎,手冻得通红也不停。几天里,他们在泥潭里挣扎前行。有一次,罗玉琪探路时踩进泥坑,泥浆没过腰,他抓着草根挣扎,还是越陷越深。战友们赶紧围过来,用绑带把他拉上来,他满身泥躺在地上喘气。饿得不行时,李玉胜找到一头死野羊,自己啃硬骨,把羊肝留给罗玉琪。 五天后,他们终于看见远处飘动的红旗,那是主力部队的信号。大家拼尽最后一点力气赶过去,罗玉琪腿软得走不动路,可还是挺着胸跟战友喊口号。那一刻,他觉得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身后有无数双手在撑着他。 回到大部队后,罗玉琪立刻写了入党申请书,歪歪扭扭的字里满是对革命的信念。1936年长征结束,他到了陕北,被编入八路军打鬼子。抗日时,他带小分队夜袭日军补给站,炸了军火车,立下功劳。解放战争,他指挥一个连队,在辽沈战役里突破敌军防线,打得灵活又硬气。 1949年后,他调到上海警备区管后勤,想起长征的饥寒交迫,他把物资保障看得比啥都重,亲自查仓库,确保战士们有饭吃有衣穿。退役后,他跑学校、社区讲长征故事,嗓子哑了,眼里却有光。他说,没李玉胜和战友,他走不出草地。2017年,他去世了,97岁,留下的是一个普通少年用命拼出来的传奇。

0 阅读:36
墨舞风华姿

墨舞风华姿

墨舞风华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