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美籍华人发文表示:中国不要高看自己,连菲律宾这种小国都敢针对你们,而你们只能抗议,中国的经济以及实力最多只能排前五。 菲律宾近期的动作确实引人注目。本月3日至4日,菲律宾与印度海军于黄岩岛以东海域开展首次联合巡航,涵盖海上编队、联合搜救等项目。 印度派出三艘军舰,菲律宾则出动两艘护卫舰。而就在演习进行时,中国海军052D型导弹驱逐舰和054A型护卫舰突然现身民都洛海峡,与联合舰队距离不足5公里。 这种“面对面”的态势被外媒形容为“擦枪走火就在一瞬间”。乍一瞧,菲律宾貌似颇为“勇敢”。 但真相需要深挖一层。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于访印期间推动此次巡航,其核心目的在于敲定印度第二批“布拉莫斯”超音速导弹的交付事宜。 这种“借枪壮胆”的策略暴露了其底气不足——自己超市米价三个月暴涨80%,棉兰老岛驻军甚至开始使用印有“本地制造”字样的简陋步枪,却还要斥巨资购买二手装备。 这种矛盾行为本质上是以牺牲民生为代价,换取域外势力的一张“合影”。 更关键的是,中方应对远非“只能抗议”。去年6月17日仁爱礁冲突的现场视频今年8月1日首次公开:当六艘菲律宾快艇载着特种兵突入时,中国海警21551艇迅速拦截;菲方人员不仅泼洒腐蚀性液体,更率先掏出美制M16步枪指向中方人员。 而中方海警队员面对枪口的回应是:“谁怕死谁就输了!” 在后续行动中,中方三艘海警大舰形成包围,76毫米舰炮褪去炮衣,最终缴获八支步枪并将菲指挥艇拖离。整个过程仅用六分钟。这种克制但坚决的反制,没有实力支撑是做不到的。 中国在南海的底气来自“三维一体”的体系化能力。军事上,南部战区通过055型驱逐舰、山东舰航母编队形成“区域拒止”力量;执法上,海警采取“警告-水炮驱离-航路管制”的梯度策略;法律外交上,中方制裁了推动《海洋区域法》的菲前政客。 技术层面,渚碧礁雷达可在200公里外锁定菲军机,歼-16D的电磁干扰曾致美舰通信中断。这种“全域覆盖、尽在掌握”的态势,才是菲印联合巡航时中方舰艇敢于前出5公里的真正底牌。 所谓“实力前五”的论断,其实忽略了国家能力的多维性。若单论GDP,中国确实位居第二;但综合看科技贡献,华裔科学家李政道、屠呦呦、陈省身等奠基性成就推动的是全人类进步;论危机应对,中国是全球唯一拥有所有工业门类的国家;论战略定力,当菲律宾拉拢十余国搞联合巡航时,中国选择的是与东盟国家加速敲定《南海行为准则》——目前仅菲律宾未签署。 再看同期国际热点:以色列安全内阁8月初批准全面接管加沙城计划,中方立即声明“加沙属于巴勒斯坦人民”,要求停止危险举动并落实“两国方案”;美国对印度加征25%关税时,中方明确反对“滥施关税”。这种对国际规则的建设性维护,恰是大国责任的体现。 南海波涛下涌动的从来不是简单的肌肉较量。当菲律宾亮出枪时,中国展现出的是一整套包含科技、法律、外交的治理体系,还有对“马德雷山号”坐礁25年忍耐的战略定力。 那位美籍华人朋友或许该想想:判断一个国家强弱,究竟该看对手的嗓门大小,还是看谁能在惊涛骇浪中始终握着锚链? 素材来源:光明网 光明网官方账号 2025-08-06 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