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1949年,谢晋元的遗孀向陈毅要了一个房子,陈毅就把吴淞路466号送给她,几天后

1949年,谢晋元的遗孀向陈毅要了一个房子,陈毅就把吴淞路466号送给她,几天后,有人举报,她带了七八个年轻男子一起入住! 谢晋元1905年出生在广东蕉岭一个普通农家,早年读了点书,1925年投军,进了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后从排长干起,一步步升到营长。1937年淞沪会战打响,他当时是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八师五二四团团附,带一个营的兵力守上海闸北。日军从多个方向猛扑过来,他指挥部队利用地形顽强抵抗,到了10月26日,上级命令他率部留守四行仓库,掩护主力撤退。那仓库是混凝土建筑,高大结实,官兵们对外声称八百人,其实就四百多,目的是迷惑敌人。战斗从27日开始,日军用炮轰,用步兵冲,四天四夜里,谢晋元安排轮班射击,组织反击,击毙日军两百多,仓库没丢。这事传开,全国老百姓士气大振,证明中国人能打赢日本人。 战斗结束后,谢晋元带队撤进公共租界,本以为能走,结果被扣留四年。租界里日子苦,日本人恨他,多次派人暗杀。1941年4月24日凌晨,四个士兵郝鼎诚、王金标、梁永清和陈云霖受汪伪收买,用匕首刺杀他,他当场倒地身亡。那四个叛徒后来被抓,判了刑。这消息一出,上海十多万人上街送葬,场面很壮观。谢晋元死后,政府给了点抚恤金,但没多少用。他的妻子凌维诚是上海富家闺女,懂音乐,婚后生了四个孩子。丈夫牺牲时,她带着孩子从租界逃到内地,途中卖东西维持生计。抗战胜利后,她回上海,发现不少四行仓库的幸存老兵流落街头,没人管。她就想办法接济,租了处旧房产安置他们,开小作坊做肥皂和袜子,大家一起干活挣饭吃。 1949年上海解放,新政府开始登记房产,吴淞路466号原是日伪财产,被列为公有。凌维诚一家和几个老兵没法住了,她试着给市长陈毅写信,说明谢晋元的事迹和老兵们的情况,请求继续用那房子和谢晋元墓地。陈毅看信后重视,10月24日市政府发第589号指令,批准吴淞路466号一栋楼和墓地归谢晋元遗属使用,还减免费用。房产处很快通知,凌维诚他们搬回去。没几天,有人看到她带七八个男人进出,觉得不对劲,就去办事处举报,说不明来路。调查人员上门查,凌维诚拿出名单和证明,那些男人是四行仓库的老兵,身上有伤疤,还有旧照片为证。调查一核实,确认是抗日官兵,不是乱七八糟的人。事情就这么过去了,房子继续给他们用,老兵们安心下来。 凌维诚稳住脚后,继续找四行仓库的幸存老兵和他们的家属,最终安置了107人,包括老兵和遗孀。她用音乐技能教大家唱歌,办文艺活动,让老兵们有点精神寄托,还学手艺扩大作坊,生产东西卖钱维持生活。那些老兵大多伤残,国民党时代没得到优待,解放后靠这个集体过日子。她还整理谢晋元的日记和信件,这些东西记录了战斗细节和官兵名单,后来成了研究抗战的重要资料。子女们帮她管理,参与历史教育,四行仓库也修成纪念馆,挂照片讲故事给大家听。 谢晋元的事迹影响大,四行仓库保卫战不光是打仗,还鼓舞了全国抗战意志。老兵们后来的生活反映出时代变迁,从战场到街头,再到集体互助,挺不容易。凌维诚作为遗孀,扛起责任,收留那么多人,体现了普通人的担当。历史就这样,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现在看这些事,能让人想到抗日那段苦日子。 凌维诚晚年住在吴淞路,整理资料到老。子女继承她的事,帮老兵后代,参与纪念活动。1991年她去世,留下的资料和记忆成了宝贵遗产。四行仓库现在是教育基地,提醒大家别忘那段历史。老兵们大多走了,但他们的故事还在流传。

评论列表

大保
大保 2
2025-08-10 00:26
忠诚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