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囊肿,多为肝郁气滞、痰湿内蕴,不必急于手术! 有一位肝囊肿患者,患病已六年有余,期间尝试过多种治疗方法,效果却不理想,囊肿直径已达5厘米,时常感到右上腹坠胀不适,还伴有胁肋隐痛、乏力倦怠的症状。 经过仔细诊断,我发现患者面色晦暗、体型偏胖,右上腹有轻微压痛,伴有胸闷不舒、食欲不佳,舌苔白腻,脉象弦滑。 我说道:“肝囊肿多是肝郁气滞、痰湿内蕴所致,别总想着手术切除。” 于是给患者开了一副中药方子: 柴胡、郁金、青皮、茯苓、泽泻、白术、浙贝母、夏枯草、莪术、当归等。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适合他的方子未必适合其他人) 患者用药一段时间后,右上腹的坠胀感明显减轻,胁肋隐痛也基本消失,乏力症状好转,去医院检查,囊肿缩小至2.5厘米。 肝囊肿的诱因多与肝郁气滞、痰湿内蕴相关。 肝主疏泄,若情志不畅、肝气郁结,会导致气机运行不畅,津液代谢失常,痰湿内生,积聚于肝内,逐渐形成囊肿,还会出现腹胀、胁痛等症状。 而肝郁气滞、痰湿内蕴的问题不解决,即便做了手术切除囊肿,也很容易复发。 因此,治疗肝囊肿的关键在于疏肝理气为主,化痰散结为辅。 这个方子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 柴胡、郁金、青皮疏肝解郁,疏通肝气,改善气机阻滞; 茯苓、泽泻、白术健脾利湿,促进痰湿排出,从根源减少痰湿生成; 浙贝母、夏枯草化痰散结,针对囊肿发挥作用; 莪术、当归活血化瘀,调和气血,助力囊肿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