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1370年,10万明军与10余万蒙古骑兵在甘肃对决,双方战斗两天两夜,都拼尽了全

1370年,10万明军与10余万蒙古骑兵在甘肃对决,双方战斗两天两夜,都拼尽了全力。此战,蒙古骑兵阵亡数万,王子以下文武官员被俘虏1865人,士兵被俘虏84500人,蒙古主帅王保保仅带几个人逃离战场,狼狈不堪。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370年的甘肃沈儿峪,黄沙漫天中藏着一段让历史课本都颤抖的传奇,那会儿元朝虽然被赶出大都,可西北地盘上还飘着蒙古旗,王保保带着十几万铁骑在兰州城外晃悠,刀尖都快戳到朱元璋的鼻子了。 老朱一拍龙椅,徐达带着十万弟兄连夜往甘肃赶,两边在沈儿峪撞上的时候,蒙古人压根没把这支南方军队放在眼里,毕竟成吉思汗的子孙们,当年可是用弯刀从多瑙河砍到长江的狠角色。 可王保保没想到,徐达压根不按草原的规矩打仗,明军阵前突然摆出三排黑漆漆的铁管子,火铳轮番炸响的动静比雷劈还吓人,蒙古战马哪见过这阵仗,前蹄一软就把骑兵甩进沙地里。 这还不算完,冲过硝烟的蒙古人迎面撞上明军的长枪阵,加长矛尖闪着寒光,活像移动的钢铁刺猬,祖传弯刀砍上去火星四溅,刀刃崩了缺口都砍不透那些改良锁子甲。 甘肃的沙地更是个天然陷阱,战马跑起来直打滑,元军还没接战就先摔得人仰马翻,活脱脱给明军送人头。 但真正要命的杀招藏在战场之外,朱元璋早给蒙古贵族们写了劝降信,江南的良田美宅画得比草原的蓝天还诱人。 仗打到一半,蒙古将领们带着部下成建制投降,气得王保保差点把牙咬碎,他引以为傲的十余万大军,最后竟无一人随他逃走,不是战死就是举手投降。 战后清点俘虏简直像在查户口:王子以下1865个官员,84500个士兵,连战马都缴获了一万五千匹。 那些腰缠金镶玉带的蒙古贵族,此刻蜷缩在明军营外的泥泞里,银酒壶上刻的"长生天庇佑"在夕阳下泛着讽刺的光。 徐达的骚操作更让人拍案叫绝,他让士兵们三班倒在元军营前敲锣打鼓唱大戏,蒙古人三天没合眼,黑眼圈重得能当墨用。 等元军被折腾得神志不清,明军突然夜袭,王保保连马鞍都来不及装就光着屁股逃命,最后抱着根木头漂过黄河,比太原败逃时还狼狈。 这场仗打完,北元再也凑不出十万人的野战军,蒙古骑兵的神话被火铳和铁甲碾成了甘肃的沙尘。 元朝输得这么惨,根子上是制度烂透了,王保保和元顺帝互相猜忌,西北军阀李思齐等人各怀鬼胎,朱元璋的招降信就像照妖镜,把蒙古贵族心里那点小算盘照得透亮。 反观明军,火器改良、战阵创新、后勤保障环环相扣,连甘肃的风向都算计在内,春季多沙尘?正好把火铳引信改成防风的。 投降的蒙古骑兵也没浪费,被编成"达官军"调头去打北元,这招借刀杀人让漠北都能听见朱元璋的算盘声。 站在六百多年后回看,沈儿峪的硝烟早散了,但那些斑驳的城墙还在诉说一个真理,冷兵器时代的蛮力终究干不过热兵器的智慧,游牧民族的闪电战遇上农耕文明的持久战,就像拳头砸进棉花堆。 王保保逃命时大概想不通,当年横扫欧亚的蒙古铁骑,怎么就被这群南方人用铁管子轰成了筛子。 其实答案藏在徐达营帐的沙盘里,当战马遇上火药,当弯刀碰上钢甲,历史的车轮早就转到了新赛道。 主要信源:(《明史》卷137《徐达传》;《百川书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