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能把石破茂逼到取消8·15战败日书面声明,这就是日本的滔天民意。同时,这就完美展

能把石破茂逼到取消8·15战败日书面声明,这就是日本的滔天民意。同时,这就完美展现了什么叫有人想踩刹车,但是刹车早被之前人掰断了的绝望。很多人拿德国类比日本,认为日本如果投降也会像德国一样在政治上受制。实际上因为东南亚的政治生态跟欧洲民选政治不一样。所以真投降反倒不会怎么样。不投降的核心原因还是日本人认为不是自己输了。 冷战结束以后,日本一直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只要紧紧跟着美国走,哪天美国真的在亚洲彻底压住了中国,日本就能抓住机会,把战后那些心里的结全部解开,甚至能把之前没实现的愿望都实现了。 这就是靠外力帮自己翻身,表面上该低调就低调,但骨子里一直没停下“国家正常化”的努力。 这些年来,日本政客一边和各国打交道表现得温和讲理,另一边却在国内悄悄培养一种强烈的民族自信。 他们让全国上下逐步形成了一种气氛:我们终有一天可以摆脱历史的包袱,再次站上亚洲舞台的中央。这股气氛被他们刻意引导着,时间一长,变成了难以逆转的社会共识。 但现在美国的日子远没当初那么好过,日本原本全盘押在美国身上的打算一下子就失灵了。过去日本等着美国把对手拖垮,自己再顺势而起。 结果没想到,美国也开始力不从心。原先还指望着美国替自己冲在前头,现在发现人家根本不想再为别人冒险。这时候,日本的战略支点彻底塌了,只能自己扛下所有后果。 美国的脚步慢了下来,日本这股长期被鼓励的民族自信和社会共识就变得越来越难收拾。原先觉得能用来团结人心的东西,如今反倒成了巨大的压力。 稍微有点反思声音出来,马上就被社会强烈的反弹给压下去了。 前段时间,石破茂想在8月15日反思历史,最后也只能无奈作罢。这种情况其实已经说明,社会的情绪已经完全走到前面,反过来束缚住了政客的手脚。 和德国比,日本其实一直没有认真面对过自己的历史。二战结束后,德国把过去的事全都翻出来检讨了一遍,而日本更多是想着怎么绕过去。 这样的社会氛围慢慢发酵,到今天,反思的声音变得稀少,民族自尊和历史责任感掺杂在一起,让人很难理清楚对错。 现在的问题是,这么多年培养出来的民意,不是想收就能收得回的。社会已经形成了惯性,往前冲的时候谁也拦不住。 过去大家觉得只要继续跟着美国走,总有一天能把历史的账算清楚。可一旦美国不想带路了,日本自己反倒成了被裹挟的人。 日本今天的困局并不只是外部环境变了,更多还是内部几十年里一步步自己走到这条死胡同上。长期依赖外部、回避自我清算,让社会心态越来越极端,也让决策空间变得越来越小。 到了这个地步,不是谁想踩刹车就能停下来了,国家的方向感和理性都逐渐被情绪裹挟,最后很可能会走到连自己都无法预料的结果。 说到底,这些年日本内部始终在等外部环境给自己一个机会,却没想到最后被自己的历史包袱和社会情绪推着往前冲。等到想回头时,才发现早就没法回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