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南京保卫战悲壮地失败了!中国守军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浴血沙场,奋不顾身,为保卫国

南京保卫战悲壮地失败了!中国守军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浴血沙场,奋不顾身,为保卫国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他们的英勇事迹将永垂不朽!然而,这场保卫战中,中国守军本可避免无谓的牺牲的,这所以损失惨重,指挥这场保卫战的唐生智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那么,如何评价唐生智在南京保卫战中的表现呢? 用一句成语来概括就是: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唐生智在北伐战争中立下一些功勋,不能说没有军事经验,南京危急之时,他能够挺身而出,勇担重任,也是他愿为抗日而努力的精神体现。“与南京共存亡”当时也是极大地鼓舞了南京军民的士气。 可惜,后来的历史却是对他的讽刺! 战争不是说几句漂亮话,发几个宏愿就可以的,要落实到具体的战斗之中去取得胜利。唐生智虽然在危难之时敢于站出来,其精神可嘉,但在具体指挥中的无能表现,却是他不可抹去的污点。 他在南京保卫战之中的军事部署最大的问题就是脱离实际,这其实也不是他一个人的缺点,大部分国军将领都有这个毛病。士兵是什么状态,他不考虑,敌人是什么情况,他不考虑,地形地貌是什么情况他也不考虑,有多少时间可供准备他也不考虑,好像就是把大地图展开,指出两条防线的位置并安排各部去那里驻守就完事儿了。 蒋介石把能调到南京的部队都调来了,达到了十五万,唐生智把这些部队一股脑都安排任务,因为战线并没有那么长,造成了部队的拥挤,这正是日军喜欢看到的:你们都挤在一起,那机枪大炮不就好打了! 敌人武器先进,土气正旺,而国军不但武器落后,还是疲惫之师,南京这个地方本来就不适合打保卫战,如果采取利用地形地貌的运动战,或者还可以对敌人产生有效的打击,可是,唐生智却用敌人喜欢的阵地战,消耗战,这是以己之短拼敌之长,岂有胜利的道理?刚刚结束的淞沪会战,已经有这种经验教训了,但显然唐生智并未吸取,而是走了老路。 唐生智在军事部署上只有守的安排,却没有退的准备。这十几万的军队,如果战事不利,该如何撤离?这不应该是战前就应该做好安排的事吗?然而,唐生智只一味强调与南京共存亡,完全没有把退路准备出来,这直接造成了在撤退时的大混乱,使得无数士兵惨死在敌人的屠刀之下。 南京保卫战后,唐生智向蒋介石请罪,但蒋介石并没有过多地责备他,毕竟,关键时刻,唐生智还是支持蒋介石了,但当然不能再指挥军队,唐生智回家办学去了。#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附图为南京保卫战中的中央军校教导总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