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为了掩护战友突围,郑宏余和两名机枪手留下来阻击越军。激战中,两名战友已经牺牲,而敌人已经朝他围了过来!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期间,在303高地附近,23岁的广西边防部队班长郑宏余(55军165师493团7连)为掩护尖刀排主力突围,与两名机枪手主动承担断后任务。 激战中,两名机枪手壮烈牺牲,尖刀排成功撤离,郑宏余却陷入越军重围。 面对绝境,他临危不乱,凭借智慧与勇气上演“金蝉脱壳”,成功突围。 更令人震撼的是,当三名越军用枪顶住他太阳穴劝降时,他冷笑回应:“你们想太多了!” 这句话成为他反击的信号,也浓缩了他无畏的精神。 这位孤胆英雄后来在攻打谅山559高地时英勇牺牲,被追授“战斗英雄”称号。 郑宏余1956年生于广东海康县(今雷州市)。 1977年春,21岁的他怀揣报国热情加入广西边防部队。 在军营中,他展现出卓越的军事天赋和刻苦精神。 投弹精准、机枪操作娴熟、射击成绩优异,体能训练(如五公里武装越野)始终名列前茅。 新兵连后,他分至55军165师493团,白天带队苦练,夜晚钻研战术,军事素养不断提升。 因表现突出,他被任命为7连班长,以身作则,严格带兵,显著提升了全班战斗力。 艰苦的边防环境(高温、潮湿、蚊虫)未能磨灭他的训练热情,他常组织野外生存训练。 在师军事比武中,他带领的班组多次取得优异成绩,为日后战场表现打下坚实基础。 1979年初春,55军165师受命攻打303高地。 7连组建尖刀排担任先锋,郑宏余主动请缨加入。 行军途中突遇浓雾,在距高地约500米处遭越军伏击,火力凶猛。 郑宏余率两名机枪手组成火力小组,奋力压制敌人,掩护全排。 为掩护战友转移,郑宏余小组主动断后。 激战中,两名机枪手牺牲,郑宏余收集剩余弹药,独自坚守阵地。 一颗子弹掀飞他的军帽,他灵机一动,将军帽固定在树枝上制成“诱饵”插在弹坑边,自己潜入草丛。 一队越军被诱饵迷惑,靠近喊话劝降无果后猛烈射击“弹坑”。 待其放松警惕靠近,郑宏余突然出击,击毙敌军官等四人,粉碎包围圈,赢得突围时机。 突围路上险象环生。 郑宏余凭借出色战术素养在丛林中穿行,避开多股敌军。 至一山口,他精准击毙四名越军哨兵。 枪声惊敌,三名越军突袭将其包围,枪指太阳穴逼降。 郑宏余冷笑回应:“你们想太多了!” 话音未落,他迅猛转身踢飞一敌武器,翻滚避开射击并反击,三枪击毙三名敌人,上演惊险的以一敌三。 继续转移途中,他巧遇战友李西安。 两人结伴前行,临近友军阵地时遭二十余名越军夹击。 他们背靠背依托掩体顽强抵抗,郑宏余在肉搏中制服一敌。 弹药将尽时,郑宏余投出最后一枚手榴弹重创敌群,残敌溃退,两人最终成功归队。 郑宏余确认击毙18名敌军的战绩在部队传颂,但他谦逊依旧,继续冲锋在前。 随后,部队进攻谅山战略要地559高地。郑宏余再次请缨加入突击队担任尖刀。 攻坚战中,他始终冲锋在前,带领战友在猛烈火力下艰难推进。 为拔除一个严重威胁我军阵地的敌火力点,他独自摸近。 就在即将成功之际,一颗子弹击中其胸膛。 郑宏余倒在了冲锋的路上,壮烈牺牲,年仅23岁。 战后,部队追授郑宏余“战斗英雄”荣誉称号,表彰其卓越贡献与英勇牺牲。 他的事迹载入军史,成为不朽的精神丰碑。 这位来自广东海康的热血青年,用短暂而辉煌的一生,生动诠释了军人的血性、担当与忠诚,其精神永励后人。 主要信源:(《解放军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