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 卢旺达突然宣布了! 8月5日,卢旺达政府发言人约兰德·马库洛宣布:昨天已经跟美国签了协议,准备接盘最高250名从美国遣返的非法移民。 自特朗普政府今年 1 月执政以来,推行强硬的驱逐政策,试图将无法遣返原籍国的非法移民送往第三国关押。 美国最高法院 6 月作出裁决,允许联邦政府将非法移民驱逐至第三国,这为此次协议铺平了道路。随着大选临近,移民问题成为政治烫手山芋。 数据显示,2023 年美墨边境非法越境人数超过 22.5 万人,创下 2000 年以来最高月度纪录。面对国内压力,美国急需找个 “接盘侠” 转移矛盾。 这个东非国家面积仅相当于北京加天津,却挤着 1409 万人口,每平方公里生活着 490 人,是非洲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 卢旺达 80% 人口居住在农村,38.2% 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人均预期寿命仅 66 岁。在这样的背景下,接收 250 名移民看似不多,实则是雪上加霜。 美国的算盘打得很精。 一方面,通过 “补助金形式” 支付费用,将移民问题外包给卢旺达,既能缓解国内压力,又能彰显 “解决移民问题” 的政绩。另一方面,卢旺达近年来积极寻求国际合作,试图通过此类协议换取经济援助或政治支持。 然而,这种交易背后暗藏危机。卢旺达 2023 年外债总额已达 73.62 亿美元,接收移民可能进一步加重财政负担。 其实,这并非卢旺达首次成为西方国家的移民 “中转站”。早在 2022 年,欧盟就与卢旺达签署协议,允许将非法移民送往该国。 英国更是推出 “卢旺达计划”,试图将英吉利海峡偷渡者遣送至非洲。尽管欧洲人权法院曾叫停首架遣返航班,但这种 “甩锅” 模式已成为西方国家的惯用手段。 此次美国如法炮制,不过是将欧洲剧本复制到了大西洋彼岸。 对卢旺达而言,协议背后的利弊得失耐人寻味。政府发言人强调,接收移民是基于 “几乎每个卢旺达家庭都经历过流离失所的艰辛”,社会价值观建立在重新融入和恢复正常生活的基础上。 根据协议,获批移民将获得劳动力培训、医疗保健和住宿支持,甚至有机会为卢旺达经济作贡献。然而,现实操作中,这个人均 GDP 不足 1000 美元的国家,能否兑现这些承诺? 更值得关注的是,美国选择卢旺达可能另有深意。近年来,卢旺达积极参与非洲事务,试图提升国际影响力。 美国此举或许是在拉拢这个东非国家,为其在非洲的战略布局铺路。但卢旺达夹在大国博弈之间,稍有不慎就可能沦为棋子。 国际社会对这种 “移民外包” 模式早已批评声不断,联合国难民署和人权事务高级专员曾联合声明,指责英国的 “卢旺达计划” 违反《关于难民地位公约》,在全球开创危险先例。 此次美国与卢旺达的协议,同样面临类似质疑。人权组织指出,这种做法将移民视为 “商品”,忽视其基本权利,本质上是转嫁问题而非解决问题。 对普通移民来说,前路更是充满不确定性。卢旺达承诺提供支持,但这个连基础设施都依赖外国援助的国家,能否真正帮助移民融入? 首批 10 人名单已提交卢方审核,但后续如何安置、能否适应东非的生活环境,都是未知数。更令人担忧的是,若协议扩大规模,卢旺达有限的资源能否承受? 这场交易的背后,折射出国际移民治理的深层困境。发达国家将移民问题外包给发展中国家,看似解决了眼前矛盾,实则埋下更大隐患。 卢旺达或许能通过协议获得短期利益,但长期来看,接收移民可能加剧社会紧张,甚至影响其来之不易的稳定。而美国通过 “甩锅” 暂时缓解国内压力,却牺牲了移民权益和国际责任。 当卢旺达接过美国的 “烫手山芋” 时,或许该想想:这种 “合作” 究竟是机遇,还是陷阱?而美国在转嫁问题的同时,是否也在透支自己的国际信誉?
评论列表